【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2-湘艺版.doc,共(3)页,4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6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学目标:1)能认真、用心地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并了解民歌风格各异的原因。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
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重难点:总结三种汉族民歌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钟课前播放:湖南民歌《浏阳河》1、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地方风情。1、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
氛围。1、提问: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3分钟1、让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民歌概念的理解1、根据自己平常的理解谈谈民歌的概念2、理解民歌的概念及分类1、初步了解民歌概念。2、从理论上进一步理解民歌概念欣赏
与(一)听赏劳动号子《澧水船夫号子》1、播放《澧水船夫号子》,2、提问:该曲在节奏、速度、力度上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船夫们行船过程中怎样的情景。3、师生随歌曲合作表演三个片段,体验船夫江上行船的劳动过程,感受歌曲力度、速度和节奏的变化。4、播放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劳动号子是人们
在劳动过程中编唱的,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劳动号子。5、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归纳总听赏、体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学生参与表演感受音乐。随教师引导总结在音乐中感受号子的特点。通过动作体验,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通过视觉效果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分析30分钟结劳动号子。(二)听赏小调《茉
莉花》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随音乐跟唱歌曲第三段歌词。2、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与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3、教师范唱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并教学生演唱。4、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不同地
区的三首民歌《茉莉花》。5、让学生结合教师演唱的小调,归纳总结小调的音乐特点,填写表格。(三)听赏山歌《赶牲灵》、《小河淌水》1、播放陕北民歌《赶牲灵》,让学生感受信天游的音乐特点,体会音乐情感。2、播放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3、提问:各地山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4、引导归纳山歌的音乐特点?劳动号子,填写表格。听赏、跟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听赏、比较。随琴演唱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学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聆听、感受。学生讨论、归纳。比较法引导学
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了解小调的特点。通过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演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对小调音乐特点的理解。感受了解各地山歌的特点,拓展延伸5分钟1、播放音乐故事片《刘三姐》片段,鼓励学生创编歌词
。2、教师评价、小结。创编歌词并演唱。使学生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归纳总结4分钟1、总结讲解民歌的概念及分类回顾本课内容,同学们自己谈学习心得体会。在回顾与总结中,进一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民歌的概念及其风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