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与舞蹈《舞蹈的起源》教学设计5-人音版.doc,共(2)页,7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1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走近舞蹈·舞蹈的起源》教学目标:1.在图片欣赏及理论学习中,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舞蹈的起源。2.欣赏了舞蹈片段,学生能感受、判断作品体现哪一种起源论。3.学生尝试创编来源于生活的简单的舞蹈动作。重
点:在诸多起源论中,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综合论”。难点:创编来源于生活的简单的舞蹈动作。(分组进行)教学对象:高二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情境创设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舞蹈道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师生问好。(二)展示图片,提问: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一种“艺术”?(舞蹈)二、教授新课(一)学生眼中的舞蹈:1.提问:学生眼中的舞蹈需要哪些艺术表现手段?时间,空间,综合(动作、音乐、表情、队形、舞美)2.结合学生提出的舞蹈的“表现
手段”,引出舞蹈的定义: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二)以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引出课题——《走近舞蹈·舞蹈的起源》。(三)第一种起源说——“模仿论”1.请学生(带着问题
)观察老师展示的舞蹈片段:2.请学生说出教师的动作表现的是什么?(昆虫——破茧成蝶,家禽——快乐的鸡)3.提问:你们是通过哪些艺术表现手段,来判断以上两个片段所表现的具体事物?(特定意义的——背景音乐;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丰富夸张的——姿态表情
)4.用《化蝶》与《快乐的鸡》的相同的表现手段——“模仿”——蝴蝶与鸡动动作习性,引出舞蹈起源的“模仿论”,并解说。(四)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解说舞蹈起源的“游戏论”。(五)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解说舞蹈起源的“巫术论”。(六)播放短片,提出问题,解说舞蹈起源的“性
爱论”。(七)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解说舞蹈起源的“情感论”。(八)劳动论:展示图片——梯田上的“耦耕”,提出问题,并解说“劳动论”。1.试一试,给“劳动——耦耕”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学生依次拍打3种不同的节奏型为教师伴奏,教师对“耦耕”进行3种不同的动作展示,请学生给“劳动——耦耕”选择合
适的节奏型。2.实践:在选出的节奏型上,与教师一同感受体验“偶耕”时男女不同的动作。(九)归纳多种起源说,得出:舞蹈的起源——“劳动综合论”。三、欣赏、巩固欣赏舞蹈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舞蹈片段所表现了哪
种“舞蹈起源论”,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四、创编动作1.教师小结《插秧》片段中来源于劳动、典型的简单舞蹈动作。2.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来源于生活的,简单的舞蹈动作。每小组推荐1—2位同学上讲台展示。(给出:生活、劳动、学习中的动作提示)3.教师在学生创编的舞蹈动作基础上,进行美化、升
华。五、归纳小结舞蹈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舞蹈动作是在人体动作的基础上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下课。板书:走近舞蹈——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定义: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
的起源:1.模仿论;2.游戏论;3.巫术论;4.性爱论;5.情感论;6.劳动论。劳动综合论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