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演奏《C大调、a小调音阶指板图》教学设计2-人音版.doc,共(5)页,6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0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调式——大调式》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教学内容调式是音乐中音高关系的组织基础,特别是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中,调式就显分重要。调式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大小调式是常见的调式形式,本节课重点学习大调式中
的其中三类——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调式的特性以及调式的多样性,了解什么是大调式以及大调式的类别。2、能力目标:掌握自然大调的书写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大调式的情感表现。三
、教学重难点:1、大调式定义、特点,体会大调的音响效果2、正确掌握大调式的两种书写方法(用调号记录以及用临时变化音记录调式音阶)四、教学过程1、复习调号的知识:调的产生、调号的种类、调名与调号的关系等。设计思路:调名就是调的名称,不同的调名对应的调号也是不同的,重点
强调这个问题,为接下来的书写带调号的调式音阶做铺垫。(1)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其中有一个音作为“中心音”,这样便形成了调式。中心音又称“主音”,主音可以是“do”,也可以是“la”,还可以是其
他音,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调式。组成调式的音有多有少,常见的是五个音或七个音,五个音即称“五声调式”;七个音即称“七声调式”。(2)音阶:调式中的诸音,按照音高依次由主音到相邻八度的主音排列,叫做音阶。音阶可以是上行的,也可以是
下行的。音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调式的结构。2、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1)自然大调的结构:例:5—1(音阶结构)例:5—2(音级标记)例:5—3(调式音级的意义及名称)(2)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①由七个音构成。②第Ⅲ-Ⅳ级;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
之间为全音关系。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3)正音级与副音级:①正音级:(调式骨干
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3、调与调号(1)调:调式音阶中主音的高度位置。主音为C称为“C大调”;主音为G称为“G大调”等等。(2)调号:音乐中,用来标明“调”的记号叫做“调号”。①简谱中的调号:用1=C、1=G等等来表示
。②线谱中的调号:用升降记号来表示。(例:G大调、F大调等)(3)升号调:指所有用“升记号”调整音级关系的调。如:G--D--A--E—B--#F--#C4—1—5—2—6—-3---7例:5—7(4)
降号调:指所有用“降记号”调整音级关系的调。如:F--BB--BE--BA—BD--BG--BC7—3—-6—2—-5—-1—44、自然大调、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1)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其音阶结构如下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
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自然大音阶)。我们可将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记。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2)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
,即构成了和声大调。和声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大调式
。(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第Ⅶ级音同时降低半音,即构成了旋律大调。旋律大调的降低音级一般用于音阶的下行,而上行时与自然大调完全一致。旋律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第7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
、第7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旋律大调式。五、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教师再归结下重难点。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