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创作《旋律》教学设计1-人音版.doc,共(3)页,9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0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学科音乐年级高一版本、册数课目名称人音版上册《西北歌曲实践》教学目标结果性目标:能运用“信天游”的音乐特点判断音乐作品是否为“信天游”体裁体验性目标:1.在赏析“信天游”的活动中,体验歌曲音乐特征与“信天游”民歌体裁及表达情感之间的关联。
2.通过聆听、演唱“信天游”作品,体验“信天游”基本特征在歌曲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本堂课为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高亢的西北腔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本节的教学内
容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和了解西北民歌中“花儿”“信天游”。第一课时已完成对“花儿”的认识,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和了解“信天游”。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以上教学目标,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学难点为通过作品《脚夫
调》的赏析,小组讨论探究归纳出“信天游”的音乐特点及表达的情感。为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为本课设立核心问题“从旋律、节奏、语言等要素赏析《脚夫调》,谈其音乐特点及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习者分析本次上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从缄默知识看,学生对于音乐的基本要素已
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可使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在谱例中分析音乐特点。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通过旋律、节奏和语言三方面归纳“信天游”的音乐特点。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上课认真活泼,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但回答问题时主动性欠佳,而本课中运用反馈中要求学生尽量用演唱的方式来完成练习,高中一年
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部分学生很愿意表现,但另一部分却不愿意参与,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心理感受,分组进行的过程中让学生互帮互助,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资源使用及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升运用反馈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分享民歌作品,导出并板书核心问
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音乐特征,适当评价并板书,介绍“信天游”的相关知识聆听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及时评价回顾知识点,分享聆听民歌作品回答老师提问
欣赏作品《脚夫调》,分组完成探究活动,并分享探究成果学生总结归纳“信天游”的音乐特征结合所学,找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出现的“信天游”片段,用演唱的方式分享答案并阐述理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给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小组活动,探
究核心问题归纳总结学生答案,介绍信天游的音乐特点及表达的情感课堂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ppt图片展示西北风貌,配以音频西北民歌ppt中以文本呈现本课核心问题,并以超链接播放视频文件ppt中以图片呈现本课谱例,并以动画动作呈现生动的旋律起伏变化ppt中以超链接播放视频
文件,以投影形式展示学生作业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应用了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主要应用了多媒体中ppt的多项功能。包括图片展示,音频播放,超链接视频播放,动画动作功能呈现音乐谱例中旋律变化,及投影学生作业展示。这些功能对于音乐课的应用非常适合。通过多媒体
各项功能的生动呈现,让四川地区的学生对于西北地区的音乐有了深刻的体验,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解决了哪些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营造氛围。以信息技术的多项功能,展示西北风貌,欣赏西北地区音乐,身临其境体验西北音乐文化。解决课堂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
术的生动呈现,让学生对于音乐旋律起伏的变化有了生动的体验。本课的课件制作及对于谱例中旋律起伏变化的动作设计,都是本堂课的生成性资源。教学反思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本堂课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为学生营造出
西北地区音乐氛围,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丰富的图片、音乐、视频、谱例的生动展示,在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后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评价设计“点检测表”的检测,得出如下数据:A类学生2人,所占百分比5%;B类学生6人,所占百分比15%;C类学生12人,
所占百分比25%;D类学生为0。该班学生为40人,其中20人达到点检测分类标准中ABC三类,而余下20人并未像预计中D类分类标准“未能正确找出‘信天游’部分”,这20人的表现情况为找出“信天游”部分,未加以说明。检测判断得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均能找出音乐中的“信天游”片段,而用语言
描述部分欠佳。大纲中指出,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信天游”民歌体裁,而通过检测表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在本堂课的学习中达成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个人教学设
计的出发点而言,学生能找出,但不能完全用音乐中的语言来表达,并没有完全完成个人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后反思中发现,学生并不是不会用音乐的语言来说明理由,而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思路、条理整合音乐语言对作品加以说明理由,因此,老师应当在教学的过
程中多举例,用规范的音乐语言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说明。在这堂课中,运用点检测表的形式,检测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老师通过点检测表的数据统计,课后整理反思,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达到教学预期中对学生学
习情况的把握。但是,一堂课只欣赏了一个作品,完成了这一章节中的一个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相对来说较慢。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及点检测的方式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完成了教学进度是未来个人教学活动中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