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创作《王大娘补缸》教学设计2-人音版.doc,共(3)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0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旋律的改编《王大娘补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准确体验《王大娘补缸》和《好汉歌》的音乐情绪。了解音乐与民歌之间的渊源,从而热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2、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聆听、学唱《王大娘补缸》和《好汉歌》,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
的差别以及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分析《好汉歌》是如何继承河南民歌并在旋律改编上有所创新。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听、唱、思、议、看”全方位开拓思维。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旋律创编并表演。【教学重点】熟唱《王大娘补缸》,通过律动加
强对歌曲中衬词及节奏特点的掌握。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分析《好汉歌》是如何继承河南民歌并在旋律改编上有所创新。【教学难点】尝试旋律创编,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声、像呈示法,视听结合,比较法,探究式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欣赏一段
河南地花鼓的视频,引出课题《王大娘补缸》简介民间歌舞曲——地花鼓(二)新课教学1.欣赏《王大娘补缸》(1)讲述《王大娘钉缸》故事背景《王大娘补缸》(又称《王大娘钉缸》)是一首产生于河南南阳邓州市的民间小调。歌曲通过补缸铁匠夸奖王大娘三个女儿的情节,来表现农村的生活趣事
。(2)聆听《王大娘补缸》①思考:歌曲表达怎样的音乐情绪,在演唱中我们感受到这首歌曲中出现最多的唱词是什么?师:好,我们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么样?生:AB师:恩,很好,很轻快,而且很幽默,轻松明快、活泼诙谐(诙谐学生可能说不上来,教师补充)。师:提问歌曲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词?师:全曲完
整有8段歌词,引出衬词。②师:老师演唱,让学生判断结构形式。师:《王大娘补缸》采用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上句6小节+下句6小节,典型上下句结构形式③学生哼唱旋律,观察谱子中出现哪几个音,分
析调试。民族五声徵调式④从乐谱和衬词中体会曲中的河南韵味和风格。(3)学唱歌曲《王大娘补缸》①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②填词掌握旋律及节奏特点③学生随琴演唱歌曲,体会生动活泼的音乐情绪,教师指出不足并订正。④再次聆听《王大娘补
缸》思考: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边听边感受补缸人"出场时挑担的感觉。师: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生:拍板二胡唢呐笙三弦等师:恩,很好,民族乐器伴奏加入使中原民歌更加丰富多彩。其实很多民歌都会用自己地方的民族乐器来伴奏,这样会使民歌更加生
动,更有地方风味,体现地方特色。⑤老师指挥,拍板伴奏,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3.对比欣赏《好汉歌》视频,讨论回答问题。(1)师:《王大娘补缸》旋律与哪首影视作品旋律相似?生:是《好汉歌》吧,(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唱几句和好汉
歌相似的许的旋律,启发学生)这首歌曲的旋律。(2)聆听、跟唱《好汉歌》并总结歌曲中出现最多词语以及他的演唱形式?(3)比较《王大娘补缸》,从《好汉歌》中找出相似的旋律,指出《好汉歌》的取材于它——河南民歌。《好汉歌》是电视
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是根据河南民间小调《王大娘补缸》的旋律改编而来,作曲家赵季平巧妙的运用《王大娘钉缸》的代表音型和音调,表达梁山好汉的豪迈气魄,使《好汉歌》具有火热的生活气息。而使其一举成为20世纪末一首唱遍神州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金曲”。师:成为《好汉歌》的创
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仍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4.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专业音乐与民歌之间的关系。(1)师:《好汉歌》是如何继承河南民歌并在旋律改编上有所创新。①音乐结构上:由原民歌的12小节扩充为27小节,乐思的表达
更加完整,并富有层次感。音域由原民歌的仅一个八度扩展为两个八度又二度(十六度),壮大了音乐的气势。②音乐调式上:也由原民歌的五声调式变化为七声调式,调式的色彩更为丰富。③音乐音区上:《好汉歌》中则频繁出
现了六度、七度乃至八度的大跳,如每句开始均以“”的八度跳进引入,使得旋律进行跌宕起伏;辅以跳进的上滑音则是对山东方言“侉”味的强调,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④音乐歌词上:除了保持歌词口语化,以自然节奏为
基础,词曲的结合基本是一字一音,这种叙唱性风格自然朴实、流畅上口。就衬词的运用而言,在保持原民歌“呀儿呦”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如“哇、哎嘿”等衬词,也更加突出了人物粗犷、刚毅的性格特征。⑤音乐节奏上:紧凑,较多使用了前八分休止以及
切分节奏,使其相较原民歌规整对称的节奏更具动力性,增加了豪迈、热情、爽朗的个性特征。(2)出示曲谱,再次欣赏。(3)民歌与创作歌曲有什么不同?专业音乐与民歌之间的关系。(三)拓展探究旋律创编以唐诗《清明
》为歌词,运用五声调式音阶按所给节奏创编12小节的旋律。《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节奏模板:《清明》1=F2/4词:唐·杜牧优美的曲:xxxx丨xx丨x-丨xxxx丨xx丨x-丨xxxx丨xx丨x-丨x
xxx丨xx丨x-‖(四)作业与小结运用民间音乐作为素材进行音乐旋律改编创作是一种音乐创作手法,但这种运用并不是在原有的民歌基础上简单加减几个音符,而是赋予素材以新的生命,塑造全新的音乐形象.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各自搜集学唱一首地方民歌并进行旋律改编,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类型作曲曲调记谱风格
民歌不受专业限制,口头创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口耳相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创作歌曲有专业的作曲技法完成后基本固定不变有实谱记载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