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与舞蹈《古典舞《高山流水》》教学设计2-花城版.docx,共(3)页,31.4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6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古典舞《高山流水》——身韵古典舞基础元素组合课教学理念:从音乐《高山流水》中带出舞蹈《扇舞丹青》延续至最基础的身韵基础元素。以气带身、以腰为轴、连绵不断、延展放神,以古典舞的神韵、气质对学生审美、体态进行身心合一“真”、“善”、“美”的艺术气质。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音乐高山流水的由来,掌握身韵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以及“兰花指的手型;山膀;托掌”等一些上身舞姿姿态;以气力为运动身体的内核,带动身体,提升身体协调性
、音乐节奏感、身体表现力、情感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舞蹈《扇舞丹青》、《踏歌》的优秀舞蹈作品欣赏,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认识中国古典舞,从审美的外在形态入手,让学生先看到优秀作品,使其对舞蹈的美感到兴趣与憧憬,再反之从最基础的说起。通过舞蹈作品的渲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舞蹈的“美
”,以及对“美”的向往。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纯美、安静的形态美是本堂所追求的,以中国古典舞入手,达到“形、神、劲、律”舞蹈形态要素;从外在训练身体形态,从内在训练审美内涵。从而达到长远性的审美影响。二、教学重点:了解身韵的核心元素,进行个体元素的训
练以及连贯性、贯穿的训练,从而达到气息为要核而延展到身体在外化出情感的训练目的。三、教学难点:以“气息”为核心要素,贯穿到身体的每一个关节,让“气息”成为“原动力”,引导出学生潜在的情感表达。四、学情
分析:教学对象是经过一年舞蹈基训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学过一点最基本的芭蕾基训,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对于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学学生的进入可能会相对好一些。对于学生舞蹈方面的积累与进步是一个基础的课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产生兴趣1.视频播放:舞蹈《扇
舞丹青》、舞蹈《踏歌》播放结束后选择一个动作让学生学习及感受,有气息的舞蹈和没有气息的舞蹈的不同,以及分别了解中国古典舞的不同流派及风格性。2.老师旁白:刚才两个作品的风格性是不同的,但是古典的审美方向是相同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舞蹈的感受。可以从舞
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情感、舞蹈氛围、舞蹈音乐、舞蹈服装、舞蹈韵味上去阐述。(二)导入新课1.通过教师的亲身授课教授学生。(1)、先从身韵的基础核心要素进入,“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2)、“兰花指的手
型;山膀;托掌”等一些上身舞姿姿态;(3)、根据元素教学的情形而定后,教授坐实的提、沉的身韵组合。1-3*8个八拍上下提沉训练4-5*8个八拍前后含腆训练6-8*8个八拍旁提胸腰化弧线训练9-11*8个八拍上下提
沉(山膀)段句12-16*8个八拍上下提沉斜方向冲靠(胸前按掌、托掌)短句17-20*8个八拍上下含腆(立圆穿手)短句21-24*8个八拍冲靠转动含腆内核(外翻双杨掌)收式(4)、强调细化“气息”的重要性以及与身体的传导性配合。2.分组
展示学习成果。(1)、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互相学习以及优缺点的指正;(2)、随机指出一个学生进行片段式或者单个舞姿动作的师范演练,让学生能够从学生的视角更直观的看到每个人之间的优缺点。,4.小结:舞蹈对于身体的训练离不开
“气息”的“源”,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更加是在运用“气息”这个本源进行的外化,研发到身韵元素;而中国古典舞的学习一定从最基本的身韵元素开始,为后续的主干教学,支杆教学打下基础。(三)课后作业1.复习本堂课学习的内容;2.预习下堂课内容,网
上查阅“圆场步”的由来以及要求要点。六、教学反思1、身韵课方法:讲究“拧、倾、仰”,“气息”为核心的方式进行学习,力求气带身,身带手,手带眼,眼出神的形态美学。2、审美方向:“形、神、劲、律”体现于外形,内在的综合展现;对于其审美要求意蕴力求纯、清、刚柔并进的古典审美。3、美育:运动贴近学生理
解的话语、方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审美培养目标。共同营造情感表达的氛围,搭建更加立体丰满的课堂舞台,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进行审美性的学习。本节课是一堂通过身体展示、寻找中国审美美学的美育课。4、问题:本节课因多机位摄像使课堂空间变得狭小,教学氛围有点紧张,学生回答问题小心翼翼。以后多给
点学生创作练习的空间和拍摄机会,解放身体、表情达意,让学生真正享受舞蹈创作带来的身心合一的美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