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与舞蹈《傣族舞蹈《雀之灵》》教学设计1-花城版.doc,共(2)页,6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6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多彩灵动的傣族舞》【课题】《多彩灵动的傣族舞》(选自花城版《音乐与舞蹈》第三单元第一节风格各异的华夏民间舞)【班级】高一(15)班【时间】5月10日第14周周三第4节【课型】舞蹈模块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乐于了解傣族舞的风格特征,能用动作模仿或语言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2、知识与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傣族舞的九个基本手型和七个基本手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傣族舞的学习,能进一步关注傣族舞,并树立起热爱珍惜、继
承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正确价值观。【设计思路】1、小组合作学习:高中生不像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但他们又不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处处体现小组合作,并以
竞赛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励、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和判断来学习音乐,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与音乐相关的问题。2、微课: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录制、制作了一段傣族舞简介的微课,再通过设计多道填空题来检验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游戏:舞蹈课是学生展
示自我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设计的游戏环节就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肢体语言释放情感,又能和本小组的同学团结合作,还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表现、发挥和创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乐于了解傣族舞的风格特征,能用动作模仿或语言描述的方式表达自
己的感受。难点:熟练掌握傣族舞的九个基本手型和七个基本手位。【教学用具及准备】傣族舞服装、图片道具、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分组围坐在地上【设计意图:拉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导入——引出课题猜一猜本课的课题,要讲授的是哪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关键词:关晓彤艺考图片、傣族舞图片、“滇”字、泼水节照片、孔雀图片。【设计意图:从课堂之初就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三、新课教学(一)初步感受观看一段傣族舞视频,请你从傣
族舞音乐和服装上得到启示,分组讨论,然后用三个词整体概括你对傣族舞的初步印象。【设计意图:1、仔细观察2、主动思考3、全员参与4、分享成果】(二)深入了解1、近距离观看老师跳的傣族舞,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可选择用语言描述或动作模仿。)①身体和手呈现什么样的姿态?②舞蹈动律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观察,并激发学生表达与表现的能力。】2、观看微课——《傣族舞简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将枯燥的知识讲解,变成关键词记忆,既有趣又能使学生牢记知识点。】(三)尝试体验1、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型:立掌型
、托式掌型、提腕掌型、嘴型、冠型、曲掌型、爪型、叶型、鱼手。2、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位: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设计意图:从动作体验上感悟傣族舞的风格特点,同时进行知识的巩固提高。】(四)欢乐游戏——心有灵犀每组选出一位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傣族舞手型或手位的
图片,做出相同的动作,剩下的同学抢答出动作的名称,答对的组得一分,答错的组扣一分。四、畅所欲言说一说你今天学习傣族舞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后反思。】五、课
后延伸作业:观看杨丽萍经典傣族孔雀舞《雀之灵》,思考作品的艺术内涵,并阐述本作品在傣族民间舞基本动律的基础上,做出了哪些发展和创新?【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有继续主动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