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歌唱《第1节 多声的艺术》教学设计1-花城版.doc,共(3)页,9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5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多声的艺术》教学设计课题:第四单元合唱天地——《多声的艺术》年级:花城出版社歌唱高二年级课时:第二课时合唱《青春舞曲》教材分析:合唱《青春舞曲》是根据作曲家王洛宾整理的新疆民歌改编而成。歌曲主题轻快活泼,有较强的跳跃感,表现了青年人富有朝气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歌曲一开始,旋律轻盈欢快,富
有民族特色,手法简朴,营造处一种特有的欢快热烈气氛,中段的衬词“别的哪呀呦”,鲜明地展示了新疆人民的热情爽朗、风趣、潇洒的性格。合唱曲表现出了年轻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对“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的感叹”。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在音乐的素养与积淀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参与意识很强,而且对音乐课有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还处于变声期,唱歌教学则成了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平时的声音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歌曲演唱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学唱中,学生还是不能够把轻声高位置的演唱方法完全做到,通过本课合唱排练及歌
曲学唱,学生能够用统一、和谐、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活泼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合唱《青春舞曲》。作曲家简介:王洛宾(1913-1996)著名作曲家,北京人。他长期在新疆地区搜集、整理、改编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
的民歌,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西部歌王”。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一千余首,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大
阪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教学目标:1.聆听与鉴赏中外优秀合唱曲,让学生了解合唱的主要
特征,体验合唱艺术的丰富表现力和美感,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热爱。2.学生通过听、赏、唱、合作表演等形式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及风格特点。3.能够用统一、和谐,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声音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合唱《青春舞曲》。4.了解混
声合唱的音色特点,懂得合唱各个声部默契配合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混声合唱的音色特点,懂得合唱各个声部默契配合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能够用统一、和谐,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声音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合唱《青春舞曲》。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方法:引导、自主
、比较、合作、探究等方法教学关键:以感受和体验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一、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视频片断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演唱形式
有几种?(独唱、齐唱、合唱、领唱、对唱、重唱、轮唱等)2.合唱按人声的音色特点可以分为几类?(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用心聆听后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唱,体验合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聆听全曲感受旋律一、聆听合唱《青春舞曲》
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欢快。2.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情绪:活泼、充满活力。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作曲家王洛宾简介。带问题聆听全曲,小组讨论后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先由学生回答,然后观看老师搜集整理的王洛宾视频简介。让学生
轻松感受音乐,培养对合唱的兴趣和热爱。加深对作曲家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合唱教学参与实践一、用“lu”模唱歌曲第一声部旋律。二、按节奏捻指、击掌朗读歌词。三、用“lu”模唱歌曲第二声部旋律。四、分别演唱歌曲一、二声部后,分组合作演唱合唱《青春舞曲》学生随钢
琴轻声模唱歌曲第一声部旋律。读、敲节奏,感受、体验歌词的韵律。学生随钢琴轻声模唱歌曲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合作演唱《青春舞曲》。充分开声,为歌曲演唱做铺垫。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唱歌曲。学会用和谐、统一,具有表现力的声音表现作品。合作表现即兴创编一、用打
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二、合唱、打击乐伴奏、舞蹈等形式有机结合进行音乐表演。小组讨论为歌曲创编伴奏。分小组合作完成音乐表演。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拓展延伸知识拓宽欣赏不同合唱版本的《青春舞曲》。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演唱?为什么
?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小结今天我们排练了合唱《青春舞曲》这首维吾尔族民歌,也对作曲家王洛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合作表演我们感受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同时也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把握当下,努力学习,做全面发展
的快乐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