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歌唱《第1节 音色与情感》教学设计1-花城版.doc,共(4)页,2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5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歌海情深第一节音色与情感一、教学目标:(一)欣赏歌曲《鸿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体会运用不同的声音色彩,是表达歌曲情感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二)学唱歌曲《鸿雁》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受音色与情感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
和演唱歌曲。二、教学重点:掌握、理解、感受音色与情感的关系,学会选择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歌曲情感。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鸿雁》简单介绍作品,来源,演唱家,通过欣赏后思考探究以下问题:1、《鸿雁》的演唱在声
音上有什么风格特点?(可从吐字、呼吸、共鸣方面思考)2、谈谈演唱的音色和情感有什么关系?3、介绍你所喜爱的歌唱家,谈谈他们的声音特点。4、教师归纳总结: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方法),呼吸、共鸣、吐字与音色,情感的关系。(二)热声活动:1、发声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学生具体情
况,半音上行练习。练习一1=C2/412123434|54543232|1—||Yi(或者a)1234567|1765432|1—||LuyeluyeluLalelalela要求:口腔竖直打开(好像口腔里竖放着一个鸡蛋)气息保持连贯、流畅。练习二1=C123454321—||啊要求:开口唱前,
做好积极的呼吸准备,随着音的下行,仍保持积极的状态,声音上下统一,气息流畅自如。(三)学唱歌曲《鸿雁》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探究与思考:演唱者的音色、吐字和情感相互有什么关系?(音色浑厚、呼吸沉稳、吐字清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从前
的怀念、表达了孤独与平静,听着有草原的味道,眼前豁然宽阔却令人哀愁,仿佛看见夕阳下的草原和染上一层薄薄的金色的云朵以及夕阳下孤独的人)《鸿雁》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词并制作,是一首源远流长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当我们听到呼斯
楞清澈的嗓音演绎下的《鸿雁》,不难产生共鸣。他的歌声里有浓郁的乡愁,诉说着成长的故事,于是故乡就成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缱绻。同时,这也是一个寄情于草原的男人自语。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地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悠远蜿蜒,直抵内心,备受音乐人的喜爱,音
乐作品《鸿雁》公认为是蒙古乌拉特部落民歌,蒙语的“鸿”指的是“白色”的意思,“鸿嘠鲁”是“白天鹅”,并不是鸿雁,它原本是一曲传统的乌拉特敬酒歌曲。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翻译词义的演变,把“白天鹅”译成了“鸿雁”,歌词大意也有所变化,由敬酒歌曲变成了思乡歌曲,直到额尔古纳乐队将其推上中央电视
台,唱响大江南北。2、学唱歌曲:用唱名法学唱旋律,学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特别是长音的时值要保持饱满,还要唱出韵味来。3、音色对比:歌曲唱熟后,试一试进行音色对比,例如:让女高音和女中音演唱这首歌,或者让男高音和男低音演唱,比一比
,哪一种艺术效果更好。4、学唱提示:(四)评价学生自由组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来演唱《鸿雁》,可独唱,可重唱,可对唱。(五)课后活动1、谈谈学唱歌曲后的演唱体会和感受。2、写出老师、同学对你演唱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