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歌唱《第1节 美妙的人声》教学设计1-花城版.docx,共(5)页,175.60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5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1课程名称:歌唱模块第一单元人声的奥妙第1节美妙的人声——美丽的阿卡贝拉【版本】花城出版社【教学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阿卡贝拉的含义与演唱要素,能够进行简单的《生日快乐歌》的音乐合作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声是最伟大的乐器,体验美妙的人声
,感受人声的奥妙,学会合作演唱。2、过程与方法:注重通过欣赏、演唱、创作及表现进行多元性拓展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活动,能够加深对阿卡贝拉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并在亲身参与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音乐实践环节,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合作创造潜能,学会友善,尊敬师长,听从教育,团结互助,传递正能量。二、【学情分析】目前我们的高中生音准、节奏
能力欠缺,用歌声表达歌曲情感意识淡薄,多声音乐思维的习惯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培养,高中生年龄和性格的矛盾特征使他们想表现,又害怕出丑。对于陈旧、单一、重复、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的事物,感到厌烦,对于新事物却充满了热情和好奇,极具探究精神。本节课以聆听、体验、分析、探究、演
唱为主,由浅入深,并运用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歌唱兴趣和合作演唱的能力得到提高。三、【教学内容分析】我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从课本中的国王歌手合唱团的演唱,挖掘出阿卡贝
拉这种音乐形式进行教学,采用欣赏→创作→合作演唱阿卡贝拉形式的歌曲为主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2线,从作品欣赏入手进行聆听、体验、分析、探究、创作、合作演唱,由浅入深,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音乐实践环节,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兴
趣,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合作创造潜能。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相协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使每个学生实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的乐趣。“阿卡贝拉”蕴含着宗教、无伴奏、多层次、B-BOX等元素,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主动性,它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因子,又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用简单的模仿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歌曲的表现中来,通过音乐实践,使学生明白在“阿卡贝拉
”歌曲中,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哪怕自认为自己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在人声打击声部中体验到表现音乐的快感,感受学习“阿卡贝拉”的快乐。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欣赏阿卡贝拉音乐,掌握阿卡贝拉的含义与演唱要素。2、难点:进行简单的《生日快乐歌》的音乐合作实践五、【教学环节与
活动】(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1、师生问好【设计意图】用歌声问好,让音乐课堂充满爱,拉近师生的距离,学会友善。2、演唱歌曲《暖暖》片段,用杯子歌的节奏,分组合作伴奏并歌唱。4/4(说明:拍为击掌,敲为拍课桌面,拿为拿杯子。)【设计意图】团结互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关爱
他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3人、尊重他人。(二)引出课题欣赏国王歌手合唱团演唱的视频《铃儿响叮当》设问:他们的演唱有什么特点?讨论„„(请同学们翻阅课本P7页)国王歌手合唱团简介——成立于1965年,是由六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男生组成的合唱团
体。六个人、六张嘴巴,几乎从来不用任何乐器伴奏,他们音色纯净和谐,声部平衡,和声精妙,节奏准确,表情丰富,极具感染力,用人声模仿各种乐器,惟妙惟肖。在他们的音乐会上,没有绚丽的声光效果,也没有华美的服装布景,更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六个人围成弧形站在舞台中央轮流张嘴巴。尽管只有六张嘴,但是听
他们唱歌,六个声部变化多端的组合排列,会达到40个人的混声合唱团加40个人的管弦乐团以及各式各样乐器的打击乐团的效果,宛如一个乐团大合奏。唱宗教圣歌时,他们堪称最顶级的唱诗班,唱民谣时,他们的语调诙谐,甚至带有方言,唱流行音乐时,他们充当乐手,可以逼真地模仿出打击
吹管配和弦效果,唱古典音乐时,六张嘴能够发出整个管弦乐团的幻觉。堪称是无伴奏清唱组合的超级典范。被誉为“合唱之王”,他们以其无伴奏清唱的风格成为全世界最受人欢迎的阿卡贝拉团体之一。【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
,通过欣赏感受美妙的人声,体验人声的奥妙,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什么是阿卡贝拉?(三)阿卡贝拉教学音乐知识——Acappella,这个意大利文的含义是以教堂的方式(歌唱)。中译“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是一种
无伴奏的音乐形式,不依赖乐器的人声音乐,仅由人声来哼唱出旋律与节奏。它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使流行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其特点是在于不使用任何乐器伴奏,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都要“唱”出来,追求极致的人声效果。其绚丽的和声、新颖的编曲、戏剧化的舞台表演给关总带来了新的审美享受和刺激的
听觉盛宴。一般是4个人以上分别演唱不同的声部,甚至模仿各种乐器及大自然的声音来给歌曲伴奏,极其有趣。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1个人演绎的阿卡贝拉。在多人演唱的形式当中,最重要的是声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4音的和谐,它能给人带来无比愉悦
的心情及美的享受。1、欣赏1个人分饰六角演绎的《超级玛丽》、1个人分饰五角演绎的《happybirthday》。阿卡贝拉的含义:无伴奏纯人声演唱2、欣赏醒耳人声乐团演唱的阿卡贝拉《当》阿卡贝拉的演唱元素:主旋律、和声、人声打击声部师:欣赏完这么棒的作品,咱们
班有没有会B-BOX的同学?生:有„„(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师:我们请他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吗?生:好,我来表演一段(全班鼓掌)师:大家说他表演的棒不棒?大家想不想学?生:好棒!全班鼓掌,兴奋不已,我们非常想学阿卡贝拉!【设计意图】掌握阿卡贝拉的含义与演唱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
参与实践。3、活动与创编生日快乐歌1=D3/4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5(说明:利用不同形式的分组、分工,让全班学生由浅入深,由一个声部主旋律到二个声部、三个声部、四个声部合作来逐步完成实践活动。)【设计意图】揭
开阿卡贝拉的神秘面纱,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走进阿卡贝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阿卡贝拉,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享受阿卡贝拉带来的合作的乐趣。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声部,保持声部的和谐和均衡。【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作和演
唱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和引路。(四)课堂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和延伸1、欣赏阿卡贝拉歌曲串烧:《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引导学生要仔细关注视频中用人声模拟海鸥的叫声,海浪的声音„
„2、课后作业:根据今天所学得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阿卡贝拉版本的演唱,尝试做简单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