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1-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x,共(2)页,17.8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表一、课程名称:种子的萌发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过程与方法: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2.通过实验后的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最终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三、学习者分析初中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探究方法及步骤。另一方面,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
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对于种子既熟悉又陌生,种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但是究竟是什么条件影响着种子的萌发,却比较模棱两可,比如“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些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概念,通过亲手完
成探究性实验,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以往对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土壤的认知。学生分享汇报实验成果,不仅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四、本节课重、难点重点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通过观看一个动画,轻松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视频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提问:视频中小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积
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揭示课题由于本节课周期较长,无法在一节课上完成,因此实际实验是在课下完成,本节课学生带着实验成果进行汇报。学生准备(二)实验汇报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汇报活动。汇
报形式:ppt、实验报告单、展台等形式。汇报顺序:水、温度、空气、光照、土壤。汇报后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认真聆听其他小组汇报,并分析优缺点,给与点评(三)得出结论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综合各小组实验结果中种子萌发率,现场利用Excel表格制作柱形图,
学生根据柱形图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结合柱形图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四)深入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真正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1.种子萌发为什么不需要光
照和土壤?2.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什么实际意义?结合上节课学习的植物种子的结构与功能,思考并回答问题(五)课堂小结总结知识点和收获引导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思考后分享(六)习题巩固知识点通过ppt展示习题,并引导学生
作答思考并作答(七)总结鼓励学生热爱生命科学教师总结本次探究实验中学生的表现,并给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植物种子作为奖励,鼓励学生可以像种子一样,不畏重压、不惧黑暗,执着顽强的展现出生命的魅力。聆听六、教学期待探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发展科
学思维和培养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探究实验看似简单,学生选择一个研究变量后能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原则设计出看似科学和严谨的实验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发生诸多问题:如如何创造黑暗环境;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在吸水
后会接触到空气,水中含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含量的把控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实验实施更加科学和完善,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