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本章综合与测试》章末检测卷-统编人教版.doc,共(10)页,49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9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章末检测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
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B.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C.如果在月球上踢毽子,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D.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存在答案D解析毽子的自由下落过程中,羽毛受到了较大的阻力,故不能看作自由
落体运动,A错误;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存在,月球上没有空气阻力,铜钱和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相同,故一起下落时不存在铜钱拖着羽毛的情况,B、C错误,D正确。2.高空坠物会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
严重危害,如果一只花盆从45m高处的阳台意外坠落,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花盆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A.1sB.3sC.5sD.7s答案B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所以h=12gt2,解得t=2hg=2×451
0s=3s,B正确。3.如图所示,航空母舰是大规模战争的重要武器,灵活起降的飞机是它的主要攻击力之一。民航客机起飞时要在2.5min内使飞机从静止加速到44m/s;而舰载飞机借助于助推装置,在2s内就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2.5m/s,设飞机
起飞时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供客机起飞的跑道长度约是航空母舰甲板跑道长度的()A.800倍B.80倍C.400倍D.40倍答案D解析由x=12(v0+vt)t得x1x2=12×44×2.5×6012×82.5×
2=40,D正确。4.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120km/h,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
5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为能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A.10m/sB.15m/sC.103m/sD.20m/s答案D解析在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在速度减为0前,汽车运动的位移为x=50m时初速度最大,设最大初速度为v,则有vt+v22a=x,解得v=20m/s,即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20m/s,D正确。5.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像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
出发点的位移),则下面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0~t1时间内物体沿正方向匀速运动,故A错误;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变,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定距离,B、D错误;t2~t3时间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仍为v1,即x-t图像中,0~t1和t2~t3两段时间内的图线斜率
大小相等,故C正确。6.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A.A、B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B.3s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比物体B的大C.A、
B两物体在减速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D.t=1s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答案D解析由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不相等,而在第3s末两个物体相遇,可判断出两物体出发点不同,
故A错误;由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3s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则B的平均速度大于A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4-21m/s2=2m/s2,B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4-22m/s2=1m/s2,故C错误;1~3s
内B的位移xB=12×(4+2)×2m=6m,A的位移xA=12×2×2+2×2m=6m,且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所以t=1s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D正确。7.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司机因故立即刹车
,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4s汽车速度变为零B.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40mC.汽车速度均匀增加D.汽车刹车后位移越来越小答案AB解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则加速度a=-5m/s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汽车停车时间t=v-v0a=0-20-5s=4s,A正确;由于汽车经过4s就已经停止运动,故6s内的位移即为4s内的位移,x=v0+v2t=20+02×4m=40m,B正确。8.小球从静止开
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多0.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加速度为0.2m/s2B.小球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C.小球第14s的初速度为2.8m/sD.第15s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答案A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推论Δx=aT2得a=0.21m/s2=0.2m/s2,A正确;小球15s末的速度v15=at15=0.2×15m/s=3m/s,则小球前15s内的平均速度v15=0+v152=32m/s=1.5m/s,B正确;小球第14s的初速度等于第13s的末速度,则v13=at13=0.
2×13m/s=2.6m/s,C错误;小球第14s末的速度v14=at14=0.2×14=2.8m/s,则第15s内的平均速度为v15′=v14+v152=3+2.82m/s=2.9m/s,D错误。9.新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驾驶员发现
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1.6s汽车才能停止B.在距停车线6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
.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D.若经0.4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答案AC解析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t=v0a=85s=1.6s,A正确;对车的刹车过程有0-v20=
-2ax0,解得刹车距离x0=6.4m,即在距停车线6.4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B错误;由上述结论可得,汽车还能匀速行驶的时间Δt=x-x0v0=0.2s,即经0.2s后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正确,D错误。10.如
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答案BCD解析从位置“1”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2∶3∶4∶5,所以位置“1”
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A错误;因为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Δx=d=aT2,a=dT2,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正确;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v3=3d+4d2T=7d2T,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1.(7分)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
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用L、L1和g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m/s2,L=30.0
cm,L1=10.4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答案(2)2L-L1g(3)0.20(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析(2)直尺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1
2gt2,其中直尺下落h=L-L1,联立解得乙的反应时间t=2L-L1g。(3)把题目所给的数据代入t=2L-L1g,可解得,时间t=0.20s。(4)为提高准确度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反应时间的平均值,或直尺尽可能保持竖直或换用质量比较大的
钢尺等。12.(2017·全国卷Ⅰ)(7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
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
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7解析(1)小车在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
)滴水周期T=3045s=23s,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vA=117+133×10-32×23m/s≈0.19m/s,加速度a=150+133-117-100×10-34×232m/s2≈0.037m/s2。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
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西成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西安至成都的运行时间由普快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某列从成都东站匀加速开出的列车,经2分45秒速度
达到237.6km/h。求该列车(1)从成都东站开出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在这2分45秒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答案(1)0.4m/s2(2)5445m解析(1)由加速度公式:a=v-v0Δt,代入数
据得:a=0.4m/s2。(2)由运动学公式:x=12at2,代入数据得:x=5445m。14.(10分)一矿井深4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取g=10m/s2,问:(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
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答案(1)0.5s(2)15m解析(1)设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t,H=12g(6t)2,代入数据得:45=12×10×(6t)2,解得t=0.5s。(2)设
第三个小球下落的位移为h3,第五个小球下落的位移为h5,由题可知,第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4t,第五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2t,则可得h3=12g(4t)2,解得h3=20m,h5=12g(2t)2,解得h5=5m,故h3-h5=15m,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
球相距15m。15.(12分)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计算:(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答案(1)4.83s(2)17.5m(3)3m解析由图像
知两车初速度均为v0=0,甲车的加速度为:a1=ΔvΔt=34m/s2,乙车的加速度为:a2=ΔvΔt=32m/s2,均做匀加速运动。(1)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设乙车运动t时间后两车相遇,则甲、乙两车的位移为x1=12a1(t+2s)
2,x2=12a2t2由x1=x2得12a1(t+2s)2=12a2t2代入数据解得t1=(2-22)s(舍去),t2=(2+22)s≈4.83s。(2)相遇点离出发点的距离为x1=x2=12a2t2=12×32×(2+22)2m≈17.5m。(3)如图知甲车行驶t′=4s时两车速度相
等,此时两车距离最大,二者距离为Δx=x1′-x2′=12a1t′2-12a2(t′-2s)2=3m。16.(14分)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
下的全自动驾驶。(1)如图所示,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6m/s2,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一辆有人驾
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30m处,两车都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大小为3.6m/s2的加速度刹车1.4s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大小为5.0m/s2的加速度刹车。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
追尾事故?答案(1)24m/s(2)不会发生追尾事故解析(1)对无人驾驶汽车,由运动学公式有-2ax=0-v20,代入数据解得v0=24m/s。(2)设有人驾驶汽车刹车后经过t2时间跟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相同,此时的
速度为v,该过程无人驾驶汽车的刹车时间为t2+t1,其中t1=1.4s,对无人驾驶汽车v=v0′-a(t2+t1),①对有人驾驶汽车v=v0′-a′t2,②联立①②式得t2=3.6s,v=2m/s。又x无=v0′+v
2(t2+t1),③x有=v0′+v2t2+v0t1,④Δx=x有-x无。⑤联立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Δx=12.6m<30m,即两车不会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