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6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93 页
  • 大小 10.615 MB
  • 2022-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9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物理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精品ppt课件-统编人教版.ppt,共(93)页,10.61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9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牛顿第二定律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的定义。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01课前自主学习01课前自主学

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__________,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2.表达式(1)比例式形式:a∝Fm或F∝___________

__。(2)等式形式:F=_____________,式中k是_____________,F是物体所受的_____________。□1正比□2反比□3相同□4ma□5kma□6比例系数□7合力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二、力的单位1.F=kma中k的数值取决于F、m、

a的单位的选取。当k=1时,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某力的作用下获得1m/s2的加速度,则这个力F=m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F的单位就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把它称作“牛顿”,用符号N表示。2.在质量的单位取千克(kg),

加速度的单位取米每二次方秒(m/s2),力的单位取牛顿(N)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_____________。□11kg·m/s2□2F=ma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判一判(1)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了合外力的

方向。()(2)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kma中的比例系数k,在国际单位制中才等于1。()√×√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想一想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拉力刚开始作用的瞬

间,物体是否立即有加速度?是否立即有较大速度?提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加速度具有瞬时对应关系,故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由公式Δv=aΔt可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加速,物体才能获得较大速度。提示提升训练对点训练02课堂探究评价01课前自主学习02

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课堂任务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1:通过上一节的实验,我们知道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那么如何用数学式子来表示这

个结论?提示:由结论可知a∝Fm⇒F∝ma,引入比例系数k可得F=kma。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2:上式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我们知道质量的单位是kg,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根据上述表达式如何确定力的

单位?提示:F=kma中,质量取1kg,当在某个力的作用下获得1m/s2的加速度时,F=kma=k·1kg·m/s2。由此式可知,只有当k的数值确定时,力F的单位才能确定,取k=1,则力的单位为kg·m/s2。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3:初中物理我们

学过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但没有明确定义力的单位,试用自由落体运动分析1N与此处的1kg·m/s2的关系。提示:托起鸡蛋的力等于鸡蛋受到的重力,根据G=mg,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1kg·9.8N/kg=9.8N,当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a=Gm=9.8m/s2,所以G=1kg·9.8m/s2=9.8kg·m/s2,即1N=1kg·m/s2。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4:历史上曾经用过厘米·克·秒制单位,即F=kma中,质量的单位是g,加速度的单位是cm/s2,仍

取k=1,那么在此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还是N吗?提示:F=kma中,取k=1,m为1g,a为1cm/s2,则F=ma=1g·cm/s2=1×10-5kg·m/s2=1×10-5N。可见,在厘米·克·秒制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不是牛顿。提示01课前

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5: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1.表达式F=ma中F指物体受到的力,实际物体所受的力往往不止一个,这时F指物体所受合力,该式中,F、m、a的单位都要用国际单位。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因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瞬时性: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为瞬时对应关系。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

后课时作业(3)矢量性:F=ma是矢量式,任一时刻a的方向均与力F的方向一致,当力F的方向变化时,a的方向同时变化。(4)同体性:公式F=ma中a、F、m对应于同一物体。(5)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对相对地面

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不适用。(6)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各个力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F=ma,每个力都会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为物体具有的合加速度,故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x=max,Fy=may。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Fx、ax分

别为x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合力、x方向上物体的加速度;Fy、ay分别为y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合力、y方向上物体的加速度。3.合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力与加速度为因果关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

零,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大小与合力大小成正比。(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相反。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

后课时作业(3)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a=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a与v、Δv、Δt均无关;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由物体受到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

,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

后课时作业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而求出物体的质量与外界因素有关吗?提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提示01课前自

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规范解答]物体所受的合力,是由物体和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共同产生的,不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加速度决定,A错误;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不由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决定,B错误;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

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C正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表明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已知两个量,可以求第三个量,D正确。[完美答案]CD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搞不清楚力与加速度的因果关系,容易由F=ma得到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错误结论。因为力是使物体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只能说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而不能说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变式训练1](多选)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B.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只决定于这一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

力,与这一时刻之前或之后的受力无关C.公式F=ma中,a实际上是作用于该物体上的每一个力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答案B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F、m、a均

取国际单位时,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可以写成F=ma的形式,否则比例系数k不一定为1,A错误;牛顿第二定律表述的是某一时刻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它既表明F、m、a三者数值上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表明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矢量对应关系,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

一定相同,B正确,D错误;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知,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各自产生一个加速度,与其他力的作用无关,物体的加速度是每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C正确。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课堂任务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

参与“师生互动”。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1:马拉雪橇的力沿什么方向?提示:马拉雪橇的力斜向上。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2:雪橇在水平地面上做变速

运动,雪橇受到的合力沿什么方向?提示:雪橇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3:怎么求雪橇受到的合力?提示:因为雪橇受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受到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所以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比较方便。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4:如何求雪橇的加速度?提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5: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画出受力分析

图,明确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求出合力或加速度。(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2.两种求加速度的方法(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

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若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也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的合力,再应用牛顿第二定

律求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力分解,且将加速度所在的方向选为x轴或y轴,有时也可分解加速度,即Fx=max,Fy=may。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例2如图所示,车厢顶部固定一定滑轮,在跨过滑轮的绳子的

两端分别系一个小球和一个物块,小球的质量为m1,物块的质量为m2,且m2>m1,物块静止在车厢底板上,当车厢向右运动时,系小球的那段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滑轮、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求:(1)车厢的加速度大小;(2)车厢底板对物块的支持力和

摩擦力。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小球相对于车厢静止,其加速度与车厢的加速度相同吗?提示:相同。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球受哪几个力作用?合

力沿什么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小球的加速度吗?提示: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作用;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3)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

向受几个力作用?提示:物块在水平方向受车厢底板对物块的摩擦力这一个力作用。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规范解答](1)解法一(力的合成法):设车厢的加速度为a,小球的加速度与车厢的加速度相同,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m1gtanθ=m1a解得:a=gtanθ。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法二(正交分解法):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方向上:Tsinθ=m1a在竖直方向上:Tcosθ=m1g解得车厢的加速度大小为a=gtanθ。(2)对物

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竖直方向上:N+T=m2g,由(1)知,T=m1gcosθ,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则车厢底板对物块的支持力N=m2g-m1gcosθ,方向竖直向上,物块受到的摩

擦力为f=m2a=m2gtanθ,方向水平向右。[完美答案](1)gtanθ(2)m2g-m1gcosθ,方向竖直向上m2gtanθ,方向水平向右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时,一般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合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

向。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变式训练2-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随自动扶梯加速上升。已知加速度的大小为a,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求:(1)物体在加速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

大小与方向;(2)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答案(1)macosθ方向水平向右(2)m(g+asinθ)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1)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加速度a沿已知力的方向正交分解

,得a1=asinθ,a2=acosθ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a2=macosθ,方向水平向右。(2)在竖直方向上:N-mg=ma1解得N=m(g+asinθ)。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变式训练2-2]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

方向成30°角,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小球受到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则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是什么?(取g=10m/s2)答案2.5m/s2方向沿斜杆向上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小球受重力、拉力、杆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sin30°-mgsin30°-Ff=maFcos30°=mgcos30°+FNFf=μFN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2.5m/s2。则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方向沿斜杆向上。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

课时作业课堂任务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1:图中细线和弹簧受力而发生形变,形变明显的是弹簧还是细线?提示:弹簧。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2: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需要时

间吗?它产生的弹力能突变吗?请举出发生明显形变的例子。提示:需要时间;它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如弹簧、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明显形变。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3:没有明显形变的

物体,恢复原状需要时间吗?它产生的弹力能突变吗?请举出没有明显形变的例子。提示:不需要时间;它产生的弹力能突变;如线、板、棒等发生的形变不明显。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4: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与a具有瞬时对应关系,当

物体受到的合力发生突变时,加速度突变吗?提示:突变。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5:若剪断图中弹簧,则剪断时细线上的力F2发生突变吗?此时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用g和θ表示)提示:若剪断图中弹簧,则剪断时细线上的力F2发生突变,立即变为零;此时小

球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6:若剪断图中细线,则剪断时弹簧上的力F1发生突变吗?此时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用g和θ表示)提示:若剪断图中细线,则剪断时细线上的拉力立即变为零,弹簧上弹力F1不发生突变,弹簧上的

弹力F1的大小、方向均不变;此时小球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合力大小为F2,方向水平向左,加速度为a=F2m=gtanθ。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活动7: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加

速度由该时刻所受的合力决定,当物体的受力发生变化时,其加速度同时发生变化。这类问题常会遇到轻绳、轻杆、轻弹簧、橡皮条等模型。全面准确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可帮助我们灵活正确地分析问题。(1)它们的共同点:质量忽略不计,都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内部弹力处处相等

且与运动状态无关。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2)它们的不同点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分析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这一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哪些力不变,哪些力发生

突变,再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例3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

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A.a1=0,a2=gB.a1=g,a2=gC.a1=0,a2=m+MMgD.a1=g,a2=m+MMg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木板被抽出瞬间哪

些力发生了突变,哪些力保持不变?提示:木块1、2的重力不变,弹簧对木块1的弹力和对木块2的弹力未改变,木块2受到的支持力发生了突变。提示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规范解答]在抽出木板的瞬时,木块1受重力和弹力,mg=F(F为弹簧

的弹力),a1=0,木块2受重力和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2=F+MgM=m+MMg,故C正确。[完美答案]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分析瞬时加速度的“两个关键”①明确绳或线类、弹簧或橡皮条类模型的特点。②分析该时刻前、后

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2)分析瞬时加速度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物体原来的受力情况;第二步:分析物体在突变时的受力情况;第三步: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第四步:求出瞬时加速度并讨论其合理性。01课前自主学

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质量mA=2mB,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A球加速度为32g,B球加速度为gB.A球加速度为32g,B球加速度为0C.A球加速度为g,B球加速度为0D

.A球加速度为12g,B球加速度为g答案B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在剪断悬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保持不变,T弹=mBg,则B球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对A球,剪断悬线的瞬间,悬线对A球的拉力消失,则有

F合=mAg+T弹=(mA+mB)g=mAaA,得aA=32g,故B正确。解析提升训练对点训练03课后课时作业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A组:合格性水平训练1.(力的单位)(多选)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A.k的数值由F、m

、a的数值决定B.k的数值由F、m、a的单位决定C.在国际单位制中,k=1D.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答案B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在F=kma中,k的数值由F、m、a的单位决定,而与F、m、a的数值无关,当“m”的单位取kg,“

a”的单位取m/s2,“F”的单位取N时,k=1,其他情况下,k不一定等于1,故A、D错误,B、C正确。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2.(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

外力不等于零时,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也一定都不等于零B.合外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变大C.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有可能相反答案A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合外力不等于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等于零,但物体的速度可能等于零,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A错误;合外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变大,例如当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时,合外力减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B正确;物体做加

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有可能相反,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用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1的物体,使物

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该力作用于质量为m2的物体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若将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1+m2的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a1+a2B.a1-a2C.a1a2D.a1a2a1+a2答案D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设该恒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当该力作用于质量为m1的物体时有F=m1a1;当该力作用于质量为m2的物体时有F=m2a2;当该力作用于质量为m1+m2的物体时,F=(m1+m2)a,解得a=a1a2a1+a2,D正确,A、B、C错误。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

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4.(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一物体以7m/s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是(g取10m/s2)()A.物体重力的0.3倍B.物体重力的0.7倍C.物体重力的1.7倍D.物体质量

未知,无法判断答案A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f=mg-ma=0.3mg,即空气阻力大小是物体重力的0.3倍,A正确。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5.(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如图所示,质量为1

0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40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g取10m/s2)()A.0B.4m/s2,水平向右C.6m/s2,水平向右D.2m/s2,水平向

左答案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水平向右的推力F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推力F=40N,摩擦力f=μN=μmg=0.2×100N

=20N,所以合力大小为F合=(40+20)N=60N,方向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合m=6010m/s2=6m/s2,方向水平向右,C正确。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6.(瞬时性问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

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撤去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A.a1=a2=0B.a1=a,a2

=0C.a1=m1m1+m2a,a2=m2m1+m2aD.a1=a,a2=m1m2a答案D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在拉力F作用下,A、B和轻弹簧组成的整体的加速度为a=Fm1+m2,隔离A,对A分析得,弹簧的弹力为:F弹=m1a=Fm1m1+m2;撤去

F后,隔离A,对A分析,有:a1=F弹m1=a;隔离B,对B分析,有:a2=F弹m2=m1m2a,D正确,A、B、C错误。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7.(瞬时性问题)如图所示,质量

为m的光滑小球A被一轻质弹簧系住,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水平天花板上,小球下方被一梯形斜面B托起保持静止不动,弹簧恰好与梯形斜面平行,已知弹簧与天花板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若突然向下撤去梯形斜面,则小球的瞬时加速度为

()A.0B.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C.大小为53m/s2,方向斜向右下方D.大小为5m/s2,方向斜向右下方答案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小球原来受到重力、弹簧的弹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mgcos30°;突然向下

撤去梯形斜面,弹簧的弹力来不及变化,重力也不变,支持力消失,所以此瞬间小球的合力与原来的支持力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cos30°=ma,解得a=53m/s2,方向斜向右下方,C正确。解析01课前

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8.(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多选)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

),则()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A.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B.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C.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12mg+maD.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ma答案A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

业解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受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故f方向沿斜面向上,A正确,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30°=ma,解得f=12mg+ma,C正确,D错误。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9.(牛顿第二定律的

简单应用)如图,粗糙水平地面与两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0.4,两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5kg、m=1kg,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细线伸直但无拉力。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A滑块上,设滑块与水平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在保证细线中不产生拉力的情況下,F允许的最大值为多少?(2)当拉力F=30N时,两滑块贴着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3)要使B滑块能离开地面,拉力F至少

要多大?答案(1)20N(2)1m/s2(3)69N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1)细线刚好不产生拉力时,A滑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则:F=μMg=0.4×5×10N=20

N,所以在保证细线中不产生拉力的情況下,F的最大值为20N。(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μ(M+m)g=(M+m)aa=F-μM+mgM+m=30-0.4×5+1×105+1m/s2=1m/s2。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3)B滑块刚要离

开地面时,细线拉力T的竖直分力等于B滑块的重力,Tcos37°=mg,水平方向,Tsin37°=ma′联立解得:a′=34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in-μ(M+m)g=(M+m)a′解得:Fmin=0.4×5+

1×10+5+1×34×10N=69N。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B组:等级性水平训练10.(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系统静止时小球的位置为O1。将

小球向下拉到O2位置(在弹性限度内),从静止释放,小球在O2、O3之间往复运动。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A.经过O1位置时,速度最大B.经过O1位置时,加速度最大C.经过O1位置时,弹簧弹力最大D.经过O3位置时,弹簧弹力方向一

定向下答案A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从O2到O1位置,弹簧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小球的加速度向上,则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到达O1点时,重力等于弹力,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正确,B错误;小球在O2位置时,弹簧形变量最大,此时弹力最大,C错误;

经过O3位置时,小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向下,弹簧弹力方向不一定向下,D错误。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1.(瞬时性问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绳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

加速度大小为()A.0B.233gC.gD.33g答案C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在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和轻绳对小球的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只受重力的作用,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正确。解析01课前

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2.(瞬时性问题)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A球的一端与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顶端,A球的质量是B球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剪断轻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

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A.A的加速度大小为14g,B的加速度大小为12gB.A的加速度大小为0,B的加速度大小为gC.A的加速度大小为12g,B的加速度大小为12gD.A的加速度大小为g,B的加速度大小为g答案A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

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设A球质量为2m,则B球质量为m;在剪断轻绳之前,轻绳的拉力为T1=mgsin30°=0.5mg,弹簧的拉力T2=3mgsin30°=1.5mg;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此时A的加速度为aA=T

2-2mgsin30°2m=14g,B的加速度aB=mgsin30°m=12g,A正确。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如图所示,小车内的地面和墙面都是光滑的,左下角放一个小球B,右壁上挂一个相同的球A

,两个球的质量均为4kg,悬挂线与右壁成37°角,小车向右加速前进,此时右壁对A球的压力刚好为零,(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求: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1)绳对A球的拉力大小;(2)左壁对B球

的压力大小;(3)若小车向右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0m/s2,则绳与右壁的夹角是多大?答案(1)50N(2)30N(3)45°答案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解析(1)对小球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竖

直方向上受力平衡:Fcos37°=mg得F=50N。解析01课前自主学习02课堂探究评价03课后课时作业(2)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1,以A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37°=ma1解得:a1=gtan37°=7.5m/s2

再以B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ma1=4×7.5N=30N。(3)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0m/s2时,由于10m/s2>7.5m/s2,所以小球A离开竖直墙面,与墙不接触,设此时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mgtanθ=ma,解得θ=45°。解析本课结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