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136 M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共(6)页,2.13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5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来源:Z|xx|k.Com]①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重点、难点)②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重点)③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列举真实的

病例说明感冒引发了扁桃体炎,为了尽快的好起来,就进行了静脉注射,现在症状明显减轻了。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输液处在手部,病灶扁桃体在咽部,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途径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认真听,引发思考。利用学生

输血的生活场景“输液”作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展示目标1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读标识标使学生明确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展示学习指导10分钟教学过程2

0分钟温故知新:出示心脏的结构图过渡:上节我们学习了静脉的血液流回心房,心室里的血液流出心脏,我想问大家:心脏里的血液从哪里来的,又流向哪里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血液在人体里是怎样循环的。展示课件:学习指导教师阐述:血液在

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的流动,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就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一.两个途径(体循环与肺循环)1、体循环(1).假如你是左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后,你会流向哪里??当你回到心脏时,你会进入哪个心房?左心

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学生观看学习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指导进行自学认真思考血液循环的途径?心房?心房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示意图,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找同学上讲台对照示意图进行讲解。学生思考得出: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血液沿着一

个方向循环流动,与心脏的结构直接相关,如果心脏的结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探究就会迎刃而解。血液循环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先通过血液循环示意图直观的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即有趣又好记。学生总结:左心主动各级全身毛各级上

下腔室脉动脉细血管静脉静脉右心房(2)血液成分变化的部位分别在何处?复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教师讲述: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是动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是静脉血。学生总结:在全身的毛细血管处,动脉血转换成了静脉血。2、肺循环(1).假如你是

右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后,你又会流向哪里??当你回到心脏时,你会进入哪个心房?右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学生总结: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2)血液成分变化的部位分别在何处?学生总结:在肺部的毛

细血管处,静脉血转换成了动脉血。教师提问: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是体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是肺循环,让学生区分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何处?①体循环和肺循环相比,哪条途径更长?心脏的结构与之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②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

行,还是一前一后?教师强调:学生思考得出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的交换。学生思考得出肺循环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学生思考得出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的交换。两心室同时收缩,所以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对“左心室壁最厚,与

体循环距离最远相适应”的思考中,培养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体循环与肺循环不是独立存在的两条途径,它们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途径,也就是体循环回到心脏的血液流入肺循环。1、师生共同总结:氧气和养料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氧气2.教师总结: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循环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所以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这也是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学生体会血液循环的意义。同时加深对血液循环意义的真正的理解。过渡:是不是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三.两对概念(静脉

与动脉,静脉血与动脉血)学生比较、分辨这两对概念,并回答:①动脉与静脉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血流方向:血液“离心”是动脉,“回心”是这两对概念是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组织细胞肺泡1.学生思

考:①如何判断动脉与静脉?②如何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③血液循环途径中,哪些管腔流动脉血,哪些管腔流静脉血?2.教师强调:肺动脉里是来自组织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含氧较少,二氧化碳丰富所以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是经过肺泡里的气体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含氧丰富所以流的是动脉血;静脉;

②静脉血与动脉血区分的方法是含氧量的多少: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是静脉血;③动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除外;静脉里流静脉血,肺静脉除外。[来源:学*科*网Z*X*X*K]知识点,通过对比、强调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课堂小结约3分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知识总结,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当堂达标约10分钟达标练习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右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左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B.心脏C.肺

部的毛细血管D.肝脏3.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的关系是()A.先体循环,后肺循环B.先肺循环,后体循环C.体循环和肺循环交替进行D.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4.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处注射消炎药物,

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学生限时完成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尽量做到当堂完成,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情境,融入生活元素。从生活非常熟悉的“打针”场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

题。2.多样呈现,加深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知识抽象,直观教具少,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复习、看图、观察、思考、讨论、比较等活动,用多种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