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5-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837 M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5-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5-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5-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共(5)页,3.83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5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时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基础,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变原因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起到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

习惯的养成。二、学情分析(一)知识方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过程是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

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根据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本节课对初一的孩子来说,学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二)实验技能方面: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

的科学探究能力。本学期的探究教学目标是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够设计对照实验;通过之前的一些训练,学生已逐步具备设计对照实验的意识。三、根据课标确定三维目标及教学活动。课标要求: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知识目标: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

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生初步体会扩散的现象,教师给出扩散定义。再请学

生举出生活中的扩散实例,使学生由感性2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以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先疑问引领学生整体观察,再利用微视频动态讲解方法,学生根据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验

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难点:气体交换过程是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根据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难以理解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重难点突破方法:利用有香味的空气清新剂做实验使得教室充满香味,向清水中滴加碘液会使整杯水都变色,学生初步体会扩散的现象,教师给出扩散定义。再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扩散实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以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先疑问引

领学生整体观察,再利用微视频动态讲解方法,学生根据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设计特点1、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本课堂,体现自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2、问题驱动下的探

究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注意在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3、充分体现STS教育理念,注重“生物联系生活”、“生活体现理论”、“理论实践生活”,利用所学去解决医学领域的问题,

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4、评价优先于教学,每个环节都有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价。5、在课中,引入了兴趣小组微视频及肺泡处气体扩散作用微课,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课堂。6、在课堂上设计了实验记录纸和小组合作实验纸

。培养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六、教学材料实验报告纸、小组合作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贴图纸、实验模型3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感受导入新课(像科学家一样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对手吹气。谈感受,并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假设生物联系生活:通过学生的

亲身感受,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问题实验激趣感知变化(像科学家一样设计实验)(1)教师引领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材料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兴趣小组引领: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减少。(2)教师提供实验材

料教师引领学生分析科学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的方法,解决自己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实验.学生交流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学生验证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分析科学家实验数据理解交换。通过实验

使学生对呼出的气体的成分变化建立感性认识。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实验方案,目的是理解实验原理,降低实验难度。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设情境探究原因(像科学家一样分析原因)扩散原理:利用有香味的空气清新剂使得教

室充满香味,向清水中滴加碘液会使整杯水都变色。教师适时给出扩散定义。教师引领:引领学生观察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再展示微课分析肺泡处气体交换的原因。学生初步体会扩散的现象,再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扩散实例。教师引领后,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分析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生物联系

生活,生活体现理论:气体交换原理是很抽象的,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先引领学生整体观察,利用微视频动态讲解分析人体气体交换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学会的方法

解决问题。再利用所学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这样培养学生在观察图表从整体到局部,并提供了形象的合作学习教具。总结升华练习巩固(像科学家一样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归纳总结呼吸全过程通过氧气的旅行,使学生对呼吸的全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

从而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5知识拓展解决问题(像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教师展示PM2.5相关问题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实践生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雾霾对我们身体产生危害的原因,学

以致用,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会小小科学家的快乐。八、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