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7.1 复数的概念》导学案3-统编人教A版.doc,共(6)页,17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5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7.1.2复数的几何意义知识点一复平面的相关概念如图,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01复平面,x轴叫做□02实轴,y轴叫做□03虚轴.复数集C中的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建立了一
一对应关系,即复数z=a+bi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a,b).知识点二复数的向量表示如图,设复平面内的点Z表示复数z=a+bi,连接OZ,显然向量OZ→是由□01点Z唯一确定的;反过来,点Z也可以由向
量□02OZ→唯一确定.复数集C中的数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实数0与零向量对应),即复数z=a+bi一一对应平面向量OZ→.这是复数的另一种几何意义,并且规定相等的向量表示□03同一个复数.知识点三复
数的模的定义公式向量OZ→的模叫做复数z=a+bi的模或绝对值,记作□01|z|或□02|a+bi|,即|z|=|a+bi|=a2+b2(a,b∈R).如果b=0,那么z=a+bi是一个实数□03a,
它的模等于□04|a|(a的□05绝对值).知识点四共轭复数一般地,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01共轭复数.虚部不等于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02共轭虚数.1.复数的向量表示(1)任
何一个复数z=a+bi与复平面内一点Z(a,b)对应,而任一点Z(a,b)又可以与以原点为起点,点Z(a,b)为终点的向量OZ→对应,这些对应都是一一对应,即(2)这种对应关系架起了联系复数与解析几何的桥梁,使得复数问题可以用几何方法解决,而几何问题也可以用复数方法解决(即数形结合法),增加
了解决复数问题的途径.讨论复数的运算性质和应用时,可以在复平面内,用向量方法进行.2.共轭复数的性质(1)两个共轭复数的对应点关于实轴对称.(2)实数的共轭复数是它本身,即z=z-⇔z∈R.利用这个性质
,可以证明一个复数是实数.(3)zz-=|z|2=|z-|2∈R.z与z-互为实数化因式.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复平面内,对应于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2)在复平面内,虚轴上的点所对应的复数都是纯虚数.()(3)复数的模
一定是正实数.()(4)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是它们的模相等的必要条件.()答案(1)√(2)×(3)×(4)×2.做一做(1)若OZ→=(0,-3),则OZ→对应的复数为________.(2)复数z=1-
4i位于复平面上的第________象限.(3)复数3i的模是________.(4)复数5+6i的共轭复数是________.答案(1)-3i(2)四(3)3(4)5-6i题型一复平面内复数与点的对应例1在复平面内,若复数z=(m2-m
-2)+(m2-3m+2)i对应点(1)在虚轴上;(2)在第二象限;(3)在直线y=x上,分别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复数z=(m2-m-2)+(m2-3m+2)i的实部为m2-m-2,虚部为m2-3m+2.
(1)由题意得m2-m-2=0,解得m=2或m=-1.(2)由题意得m2-m-2<0,m2-3m+2>0,∴-1<m<2,m>2或m<1,∴-1<m<1.(3)由已知得m2-m-2=m2-3m+2,∴m=2.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存在
着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个复数都对应着一个有序实数对,复数的实部对应着有序实数对的横坐标,而虚部则对应着有序实数对的纵坐标,只要在复平面内找到这个有序实数对所表示的点,就可根据点的位置判断复数实部、虚部的取值.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2
+5m+6)+(m2-2m-15)i.(1)对应的点在x轴上方;(2)对应的点在直线x+y+4=0上.解(1)由题意得m2-2m-15>0,解得m<-3或m>5,所以当m<-3或m>5时,复数z对应的点在x轴上方.(2)由题意得(m2+5m+6)+(m2-2m-15)+4=0,解得m
=1或m=-52,所以当m=1或m=-52时,复数z对应的点在直线x+y+4=0上.题型二复平面内复数与向量的对应例2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的三个顶点O,A,C对应的复数分别为0,3+2i,-2+4i,试求:(1)AO→表示的复数;(2)CA→表示的复数;(3)点B对应的复数.[解]由题
意得O为原点,OA→=(3,2),OC→=(-2,4).(1)∵AO→=-OA→=-(3,2)=(-3,-2)∴AO→表示的复数为-3-2i.(2)∵CA→=OA→-OC→=(3,2)-(-2,4)=(5,-2),∴CA→表示的复数为5
-2i.(3)∵OB→=OA→+OC→=(3,2)+(-2,4)=(1,6),∴OB→表示的复数为1+6i,即点B对应的复数为1+6i.复数与平面向量一一对应是复数的另一个几何意义,利用这个几何意义,复数问题可以转化为
平面向量来解决,平面向量问题也可以用复数方法来求解.(1)复数4+3i与-2-5i分别表示向量OA→与OB→,则向量AB→表示的复数是________;(2)在复平面内,O为原点,向量OA→对应复数为-1+2i,则点A关于直线y=-x对称点为B,向量OB→对应复数为___
_____.答案(1)-6-8i(2)-2+i解析(1)因为复数4+3i与-2-5i分别表示向量OA→与OB→,所以OA→=(4,3),OB→=(-2,-5),又AB→=OB→-OA→=(-2,-5)-(4,3)=(-6,-8),所以向量AB→表示的
复数是-6-8i.(2)点A(-1,2)关于直线y=-x对称的点为B(-2,1),所以OB→=-2+i.题型三复数模的综合应用例3设z∈C,则满足条件|z|=|3+4i|的复数z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解]由|z|=|3+4i|得|z|=5.这表明向量OZ→
的长度等于5,即点Z到原点的距离等于5.因此满足条件的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O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巧用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1)复平面内|z|的意义我们知道,在实数集中,实数a的绝对值,即|a|是表示实数a的点与原点O间的距离.那么在复数集中,类似地,有|z|是表示复数z的点Z到坐标原点间
的距离.也就是向量OZ→的模,|z|=|OZ→|.(2)复平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设复平面内任意两点P,Q所对应的复数分别为z1,z2,则|PQ|=|z2-z1|.运用以上性质,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设z∈C,且满足下列条件,在复平面内,复数z对应的点Z
的集合是什么图形?(1)1<|z|<2;(2)|z-i|<1.解(1)根据复数模的几何意义可知,复数z对应的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O为圆心,以1和2为半径的两圆所夹的圆环,不包括环的边界.(2)根据模的几何意义,|z-i|=1表示复数z对应的点到复数i对应的点(0,1)
的距离为1.∴满足|z-i|=1的点Z的集合为以(0,1)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内的部分(不含圆的边界).1.已知a∈R,且0<a<1,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a+(a-1)i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0<a<1,∴a>0且a-1<0,故复数z=a+(a-1)i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a,a-1)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2.复数z=(a2-2a)+(a2-a
-2)i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A.a≠2或a≠1B.a≠2且a≠1C.a=0D.a=2或a=0答案D解析由点Z在虚轴上可知,点Z对应的复数是纯虚数和0,∴a2-2a=0,解得a=2或a=0.3.已知复数z=1+2i(i是虚数
单位),则|z|=________.答案5解析因为z=1+2i,所以|z|=12+22=5.4.已知复数z=3+ai,且|z|<5,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4<a<4解析|z|=32+a2<5,解得-4<a<4.5.如果复数z=(m2+m-1)+(4m2-8m+3)i(m∈
R)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因为复数z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所以m2+m-1>0,4m2-8m+3>0,解得m<-1-52或m>32.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5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