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1-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共(5)页,1.25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真菌》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1.重要概念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2.具体内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活动建议(1)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2)观察酵母菌、霉菌。二、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这一学期对生物植物、动物以及微观的病毒和细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技能;学生已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微生物和细胞结构的经验。不利因素:“真菌”这个名词在学生的生活中几乎不会提到,没有概念;真菌生活中学生不注意观察,与人类的关
系和对生物圈的作用又是隐性和潜在的,因而较易被学生轻视。三、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在小组合作进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分享,团结协作的能力。4.认同真菌
在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解决策略:通过课外寻找真菌,课上借助ipad网络查询,显微镜观察以及媒体资源的使用,再结合智慧教室双屏展示、网络查询、书写、视频播放,师生交互,资源上传查阅等功能
,让学生通过活动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解决策略:将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转换成模式图还是比较困难,学生通过看微视频和图片,然后再结合自己观察的结果,将真菌细胞的结构转换为模式图,这样“总结真菌的特征”这一难点就简单化了。五、
实验器材教师准备:显微镜、酵母菌培养液、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学生准备:发霉的馒头和桔子,课前寻找的真菌资源六、教学流程图小组汇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出示问题开始课外寻找真菌,上课交流七、教学过程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数字化资
源的使用及意图交流课外寻找真菌的过程安排各小组汇报课外寻找真菌的情况引导各小组的记录人员在3号屏记录寻找过程中发现的有探究价值的主要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修正问题,记录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对每一小组进行投票小组组长拍照上传寻找到的真菌,并简单
讲述寻找经历和发现的问题各小组的记录员在3号屏利用书写功能记录投票选举最佳小组利用智慧教室拍照上传和查阅的师生互动功能,实现师生和小组间的互动,这样学生交流表达的效果更好。利用智慧教室的多屏展示和书写功能,方便各小组记录和展示。借助投票选举的功能评价实现生生互评
,活跃课堂气氛网络查询初识真菌指导学生网络查询帮助学生检索有价值的信息小组各成员进行网络查询,搜索相关的信息组内快速交流,修正统一答案利用网络查询让学生学会借助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也将课堂知识进行了延伸到了课外观察真菌归
纳特征每小组轮流汇报,对小组的汇报做出补充和评价,并安排观察探究实验,进一步验证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真菌的主要特征小组代表汇报按照安排进行观察蘑菇、霉菌的形态结构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的机构并与植物细胞和细
菌细胞对比分析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利用师生交互功能有效的完成学生汇报活动和教师评价补充活动,使课堂的互动交流更有效观察实验后,用平板电脑完成酵母菌细胞的填图,观察霉菌后利用“抢答”工具和“随机选人”实现了对课堂环节的时
时检测学生课在侧屏(3号屏)及时记录探究结果,最终形成本节课的知识小结拓展延伸结合课前寻找真菌,阅读课本117页内容,结合自己课前寻找真菌的所见所闻,能举例说明真菌与阅读课本117页,也可借助网络查询,举例说明真
菌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的关系教师利用随机点名的工具,方便组织学生表达交流课堂小考出示问题设置答案积极参与“课堂小考”工具有效实现了课堂检测八.板书九、本节课的亮点生殖形态结构真菌种类营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酵母菌(卵圆形)霉菌(丝状)蘑菇(子实体和菌丝)有细
胞核(真核生物)利用现成有机物(异养)孢子生殖1.充分利用了未来教室的白板、平板电脑、课堂交互、无线网络等各种设备和功能去构建多层次互联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支持有效教学的信息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2.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最想探究的问题,借助网络查询,然后实验探究验证结论,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