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生物高中必修二《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共(12)页,1.74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3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概念(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适应的特性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1
)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适应是普遍存在的()(3)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完全的()答案(1)√(2)√(3)×请结合相关情境,回答问题:在降雪晚而少的冬季,
雷鸟因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适应的相对性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进化学说(1)主要观
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解释模型群体中出现可遗传
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2)进步意义①使人们认识到生物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
性是进化的结果。(3)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发展的原因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
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2)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2)生
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答案(1)×(2)×(3)×解析(1)细菌中有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出现,抗生素只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2)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种内及生物种间
的斗争。(3)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请结合情境,回答问题: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的长短有差异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提示有差异,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2)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短不同的个体生存机会相等吗?由此说明什么
问题?提示生存机会不相等,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3)请分别利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提示拉马克观
点解释:拉马克认为,长颈鹿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用”它的脖子,久而久之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观点解释: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
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4)通过对长颈鹿的进化历程的分析,你能否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
择的关系?提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就是生物的变异性状,定向筛选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通过遗传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归纳总结1.自然选择(定向选择)的对象(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2
)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3)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2.自然选择的因素:外界环境(环境不是诱变因素而是选择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3.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4.进化的内
因: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2)遗传的作用: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5.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一般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
进化速度就越快。1.(2019·烟台模拟)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B.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
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答案C解析A、B、D选项都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C选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2.(2019·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他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3.如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
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从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长颈鹿发展的方向是适应环境,而不是符合人类需要。4.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
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多,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C解析病毒抗药性的出现是由于感冒药的“选择”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而抗药个体得以存活。5.(201
9·浙江台州联谊五校期中)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B.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产生抗药性突变C.环境是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
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通过选择导致具有抗药性的菜青虫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A正确;菜青虫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之前,B错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错误;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D错
误。6.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
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
果是____________。答案(1)变异不定向遗传和变异(2)生存斗争选择定向方向(3)生存斗争适者生存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
个例子说明了________,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的普遍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适应的相对性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适应的多样性变异是不定向的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答案B解析“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
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本题中强调的是刺猬被狐狸吃掉,说的是适应的相对性,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2.(2019·日照
高一质量检测)下列哪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D.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答案D解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3.下
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答案D解析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
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4.(2018·河南漯河高中高一下期末)下列各项生物进化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有利变异可通
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下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此种现象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答案B解析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但由于生存斗争,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6.(2018·云南昆明一中期末考试)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A.诱变B.隔离C.选择
D.进化答案C解析干旱和潮湿属于环境,环境起选择作用,选择了适应环境的表现型,C正确。7.(2019·山东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工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
类都是有利的B.自然选择的结果与人工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D.所有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不一定对人类有益,A错误;自然选择
保留的变异是适合环境的,而人工选择保留的变异是符合人类需要的,B错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C正确;人工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错误。8.(2019·荆门一中期中)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
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由动物的意愿决定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答案D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是自然界始终存在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A、C错误;拉
马克学说认为生物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变异是定向的,B错误、D正确。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不属于修改内容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
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答案B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0.(2019·四川绵阳中学月考)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
量,其他条件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为12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
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3)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8℃环境中将会死亡,同时
,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0℃环境中也会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答案(1)25(2)各种变异类型不定向选择定向(3)适应新环境的变异解析(
1)从A、B两组实验可以看出,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25℃。(2)生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例如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但是温度的选择作用却是定向的,适应某个温度的变异个体能生存,不适应
某个温度的变异个体被淘汰。因此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3)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如果没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就会被淘汰。B
组综合强化练1~5题为选择题,1~3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4、5题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
道路答案C解析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并未摆脱神学的束缚,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具有科学的局限性。其进步之处是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2.(2019·唐山高一检测)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
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答案D解析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适者生存”的原理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可以生存下来,因为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由于受当时科学
发展水平的限制,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不能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3.(2019·广州执信中学月考)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
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蟹的中间体色数量最多,应是该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生存概率高,A正确;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虽然数量
少,但不能说明繁殖能力弱,也不能说明它们的食物来源少,B、C错误;中间体色是原本就存在的性状,不是新形成的,D错误。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
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答案AC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正确;变
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即使无农药,害虫也可以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这一性状变异并非农药引起的,D错误。5.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该群体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
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AB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农药的长期使用只是对其中的抗药性变异个体进行选择,并不能使害虫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A、B、C正确。6.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过程进行了解释,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____________。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食物
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作______________。这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的_________与环境相适应的
表现,二是指生物__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1)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3)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自然选择7.在探究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
度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阴影所示部分),结果如图甲所示。(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
_________。(2)甲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点。②细菌的抗药
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_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是因为细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抑菌圈的大
小(2)B(3)①b②前选择③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解析(1)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可以确定抗生素的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2)分析图甲可知,B培养皿中的抑菌圈最大,说明该组抗生素的杀菌效果最
好。(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③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