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9课 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4-鲁美版

DOC
  • 阅读 6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88.000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9课 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4-鲁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9课 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4-鲁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9课 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4-鲁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9课 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4-鲁美版.doc,共(6)页,8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8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西古典园林课标分析: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

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

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

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

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

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

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教学时间:1课时教

学方法的研究: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配乐朗读陶渊明诗《饮酒》,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乐山好水的中国人向往居住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如何能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

有林泉之致呢?(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进入正题)二、讲授新课中国园林艺术概述: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

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

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何谓园林?2.造园的要素有哪些?3.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5.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何谓园林?展示(本校美丽校园图片)指在一定区域内用艺术的手法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造地形以及营造建筑,创作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游憩和调剂生活用。中国园林取法自然,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说造园的要素有哪些:建筑(桥、廊、亭、台、楼、阁、榭、窗)、山石、池沼、花草树木、动物幽径、装饰的匾额、诗词

书法文化空间布局:移步换景一是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二是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三是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四是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造园目的: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师法自然,融于自然,

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园林的发展商周(萌芽)——秦汉魏晋(形成)——隋唐两宋(发展)——明清(辉煌)园林的分

类(出示各类园林的图片)中国的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图片)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名胜园林(杭州西湖、绍兴兰亭)寺观园林(峨眉山报国寺、杭州灵隐寺)观赏方法的介绍:即可边走边看也可驻足小憩可远看

可近观,远可以放眼山光水色近可以倾听风声鸟语。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园中的意境。欣赏苏州园林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1.苏州园林寄托了文人士大夫怎样的情怀?(一种超越世俗的虚静的胸怀)2.园林的意境指的是什么?(当我们置身园林优美的景色之中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索,对自然对社会

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真是百感交集)3.苏州园林融入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据例子说明工艺美术书法等4.园林的布局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突破空间布局,创造丰富园景。讲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少见大,在穿插以人工的亭、楼、榭、廊、窗……十分注重

在有限的空间通过曲径、隔窗和透窗,造成移步换景的丰富变化欣赏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移天缩地在君怀”颐和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占地约5000亩,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山水、花木、亭阁、桥榭融为一体

,和谐自然。1.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建筑集中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君尊臣卑)2.中国皇家园林的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三、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归纳下列表格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色(与欧洲园林相比)以及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不同点。法国凡尔赛宫欧洲王室官邸第一典范(驯服自

然)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

的艺术境界。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

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将中国园林的图片与欧洲园林(凡尔赛宫后花园)的图片并置,学生在欣赏、认识中国古

典园林的基础上明显的发现两者的不同点。四、总结中国园林的特征。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巨大影响力,都会使得学生更加地热爱祖国,更加懂得爱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五、课后思考1、请举例子说明中国道家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环

保意识的影响.2、如今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古典园林能不能与之相融合,我们该如何继承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类别中国园林艺术欧洲园林艺术人与自然的关系亲近与融合征服和改造布局自由灵活轴线对称和几何形式空间假山起伏大草坪铺展景观幽闭深藏敞开式道路迂回曲折笔直的林荫大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