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篆刻《第12课 章法》教学反思1-鲁美版.doc,共(2)页,4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8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选修篆刻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篆刻有一些了解,本课是经过一段时间临习后探索的创作中章法的讲解和运用。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学生对其制作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很高,课堂学习氛围很好。通过大量书法,绘画作品的欣赏,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欣赏有关大师
的篆刻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的情感,通过学习制印的过程,让他们参加到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找到制稿,制印的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本课我们针对篆刻章法的基本规律
展开学习和讨论,并针对上一节课中的集字练习中出现的章法问题加以修正和讲解。让学生解读自己创作的印章和交流在篆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遗憾的是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
动学习的能力,合作式学习的能力。受课时所限在一课时中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篆刻的进一步研究,章法与篆法、刀法的综合运用也给学生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布置在作业中加以理解和探索。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篆刻这个古老的文化,刀与石的碰撞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激情
的创作火花,结下终身的金石情缘。章法的讲解让喜欢篆刻的学生们找到创作的方向,章法的筹布与设计激发了老师和学生们创作的热情。比如在本课中老师仿照齐白石的风格创作人名章“见心”,开启风格探索的小热潮。其中前一节课及
课后指导学生王茂行设计印章“端午”,他在设计十几稿后定稿刻制,并在本课中讲解自己创作的过程、章法的筹布和设计缘由等,假期还将指导他和几名学生写创作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和文字发表在相关的报刊杂志上。选学篆刻的学生通过学习都爱上了这一传统文化,篆刻也需要新的血液传
承与创新。总之,这节课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使我们美术教师自己得到成长。也需要自己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更好的服务于于学生,更好的传承篆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