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设计《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教学设计1-湘美版.docx,共(5)页,80.96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7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没有什么不可能——有趣的“地书”》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艺术家徐冰的《地书》这部作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视觉图形元素的重要性,学习《地书》的创作思想后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觉图形予以替代文字,让视觉图形更加有效的进行传播
。教学重点:视觉图形的起源、特征,艺术家徐冰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思路、来源,以及对《地书》视觉图形的解释。教学难点:《地书》中主要图像符号代表的解读,是否有不同的诠释方式;符号语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符号语言与书写语言不同的作
用;创作自己的符号语言。器材与媒体:信息化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读图信息时代”视觉图形符号能跨越年龄、地域、语言、文化和知识水平,更加的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当学生无法直接通过语言来传递自己情感的情况下,或许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简洁的图像作为创作媒
介,像徐冰一样创作一幅“有温度的”视觉图形作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1、欣赏瑞士设计大师Paulrand设计的IBM公司商业标识设计。眼睛=EYE=I蜜蜂=BEE=B通过视觉图形来表达声音、文字的形式。M2、
图形字谜=REBUS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400年的阿布多斯神庙,在18-19世界开始流行,《爱丽丝梦游记》作者曾用图形自己的方式与读者沟通。图形字谜的三种形式:二、教学过程:1、欣赏艺术家徐冰在香港的展览《变形记》。了解艺术家的基本情况、展览作品内容、作品《天书》创作思路、艺术家对未来的思考(
视频与图片结合讲解)2、认识作品《地书》2014年混合媒体尺寸不定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1)教师选择《地书》中的部分内容印刷出来,形成资料,请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初步的了解作品,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A、你认为这件艺术品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B、你曾见过类似的作品吗?如有,你在哪里见到的?C、你欣赏这件艺术品时,脑海里浮现出哪些词语?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二:通过学生初步对《地书》建立认识后,教师对这部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A、《天书》:徐冰在20多年前创作的四千个伪汉字(上学期已介绍);20多年
后,创作出跨越年龄、地域、文化,几乎人人都能看懂的语言。B、创作来源:通过口香糖的三个简单符号,传达一条重要信息。C、九年的研究,2012年出版《地书》,宗旨在于“艺术为人民”。5、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三:请学生选取《地书》中小黑先生一天中的一段时间,解读小黑学生在那段时间里
做了什么,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时间:约为5分钟)先讨论选择再解读6、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四(深入研究)通过讨论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解答:A、作品你会有不明白的符号吗?它们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的诠
释方法?B、你认为这种符号语言是世界性的吗?你能想到什么符号或标志专属某个特定地方或文化?C、这种交流上的转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D、符号语言有哪些限制?哪些方面不如书写语言有效?哪些方面又比书写语言更加有效?7、图形创作像徐冰一样使用符号来记录你的生活(可选取一个上午或下午),周末亦可的
某一个时间段。学生创作完后,请其他的学生对作品进行解读。8、教师总结由于时代的进步,每日产生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为了能快速消化信息,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于是透过图形文字的建立,能让人们在阅读上人人平等,跨越文化与知识水平,彼此可以相互了解。《地书》展示出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以简洁的图
像作为创作媒介。当你无法向你的朋友、同学、父母、老师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情感时,不妨尝试使用和徐冰一样的方式,创作一幅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