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学素材2-湘美版.docx,共(3)页,33.64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7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审美自律——中国书画艺术美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与能力: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理解中国书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过程与方法:1、运用欣赏探究、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感受中国书画的艺术美;2、通过自编
自导自演、自主设计创作来感受艺术个性的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美术视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对中国书画艺术美的深刻感受,培养学生美术审美的核心素养。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绘画的主要观念和艺术
家的独立审美风格;难点: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知识链接:一、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
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就布
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
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二、郭熙《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郭熙的《早春图》轴,堪称其经典之作。《早春图》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画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笔”,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钤有“郭熙笔”长方印。画面描写的是早春即将
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
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该画有着明确的纪年,画面左侧题有:“早春,壬子年郭熙画。”郭熙常论山的画法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知识链接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用“春山淡冶而如笑”形容他这幅《早春图》确是再恰当不过了。郭熙(1020至1109),北宋画家,字淳夫,河南温
县人。神宗(1068至1085)时为御画院艺学、待诏。宋神宗尤其喜欢郭熙的画,将他的画在宫中到处悬挂。但神宗去世后,他的画不再受重视,遭受冷落。郭熙著有一部重要的山水画论著,叫《林泉高致》,他在里面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
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幅画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限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他将“三远”法结合使用,巧妙地展
示了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淙淙的景象;渔夫樵子,旅客游人,置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三、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米芾长
子,世称"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潇湘奇观图》作品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该图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
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米友仁画南方云山,连勾线、皴擦都省略了,只用干湿之笔、以水墨的晕渗变幻,就绘出了时隐时现、晦明变幻的山水清韵,呈现出一种迷蒙清明的朦胧之美,温柔之美,秀雅之美。
这种美,像一首缠绵悱恻的朦胧诗,又似后来的西方印象画,即使放到艺术形态五彩斑斓的今天,他所呈现的境界之美和艺术手法之新奇也是无出其右的。这就是中国宋代米氏父子独有的“米氏云山”。米氏作品一改中国画重线条的传统,以墨色见重,晕染见长,更具有写意性和抒
情性。四、文人画文人画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
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
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文人画是中国文人在建立在自身情感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画体,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山水、花鸟画、人物画的表现技法的基础上,更是创造了文人的那种高尚、淡泊名利的情操,一种文人的独特的风格,这是任何的画体都代替不了的。小组合
作探究:“大比武”——分组竞赛,选题、答题。A:梅1、(单选)作者:王冕()A、唐B、宋C、元D、明2、(多选)作品表现:()A、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B、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C、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简洁洒脱。D、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
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3、(问答)“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反映作者的情操?B:竹1、(单选)郑板桥所属画派:()A、浙派B、吴门派C、扬州画派D、岭南画派2、(多选)《墨竹图》作
品表现:()A、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B、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C、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
的贞定。3、(问答)作品反映了作者什么的品性?C:动物1、(单选)这三幅作品作者是()A、石涛B、齐白石C、朱耷D、潘天寿2、(多选)动物形象特点是:()A、一足着地B、瞪眼的鱼C、眼珠向上,白眼向青天D、留白3、(问答)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态度?D:人物
1、(单选)《唏发图》属于()A、工笔画B、写意画C、水彩画D、花鸟画2、(单选)作者陈洪绶属于()A、唐B、宋C、元D、明3、(问答)用形式鉴赏的方法欣赏作品?创新设计请为自己设计一个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