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教学反思2-湘美版.doc,共(2)页,5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7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美术教学反思本课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中国佛教艺术在内容术环节上相当精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灵的慰藉”这一主题,我先用佛教音乐带入学生进入佛的意境中,让学生对佛教美术的神秘感产生兴趣,从而把课堂情境营造起来,并将中国
佛教的来源,佛教美术的起因,以及四大石窟介绍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明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佛教造像,理解佛教的本土化过程,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并以西藏僧人的绘画《生命瞬间》把德
育引进课题,禅释了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身边所有的人和事。观看视频让学生既放松又保持了注意力,为更好地完成本课的预定目标起了很大作用。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讲述上,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几个本生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
拓展,为什么会是佛教占据我国宗教的主流?“心灵的慰藉”体现在哪里?佛教的兴起与政治的联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视频播放的时间过长,导致对教学的进度没把握好,组织语言的能力也稍欠缺,
课前的准备工作还好,能让学生掌握了全部教学任务并真正有讨论、探究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教与学的互动,促进新知识的生成,使课堂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