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五课 进入历史》教学设计4-湘美版.docx,共(5)页,37.2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6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进入历史---美术作品反映历史学科:美术授课班级:高一年级课时安排: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
的历史文化特点。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
,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
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学情分析:高中生对历史知识已经不在陌生,但对于美术作品与历史之间的关联知道的不多,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通过课堂的有效设计,将美术作品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教学方法:1、利用计算机媒体技术的直观呈现。2、组织学生课前对历史画信息的搜集。3、
课堂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4、合理运用美术作品鉴赏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形式特点,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
活动的乐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美术基本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的特定处理方式。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取得的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关的
多媒体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导入二、新授通过展示诗歌、音乐、建筑、油画作品等不同语言对历史背景的反映,从而导出今天的主题《走进历史---美术作品反映历史》1、美术作品
与重大历史A:通过对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和真实的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照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这幅作品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意义B:通过展示《步辇图》并分析图中人物的布局,挖掘这幅作品背后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历史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教师展示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请
学生讲述,这首诗歌叙述的怎样的一段历史?展示歌曲彭丽媛的歌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这首歌里歌颂了什么?是以什么历史作为作为创作背景的。展示作品《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这幅油画作品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以上问题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叙述所代表的历史。教师提问:知道
这张照片表现的是什么历史时刻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同时展示:《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和照片提问:仔细观察两个画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画家是怎么去表现的呢?---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去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分析)色彩、构图、画面的视
角方面有很大的变化。色彩--红色(喜庆)、蓝色(秋高气爽)、黄色(华贵灿烂)构图--左实右虚(凸显人物)、近大远小(画面开阔敞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画面形式语言的分析解读作品的内涵以及作者对这一历史时刻的理解。欣赏作品:《步辇图》(中国画绢本阎立
本)---要求学生叙述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上一节课前,已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作品的背景信息)分析作品:作品中人物的安排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教师解释步辇的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礼仪,对画面的布局用意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
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体现了来访者的毕恭毕敬和太宗皇帝的威仪和至尊风度。教师总结:以上两幅作品均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们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我们对作品的探究,认识到历史画不等同于历史,艺术家以历史为基础,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理解,运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段,它同2、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展示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和《美杜萨之
筏》,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解读作品。时又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观看《狼牙山五壮士》(油画詹建俊)电影视频片段。同学们,你们看完这段视频有什么样的感受?----同学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油画詹建俊)和《美杜萨之筏》(油画籍里柯)组织
探究:探究内容:1:作品背景信息2:作品形式语言3:创作目的探究方法:通过材料的搜集和画面的直观感受,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探究目的: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究,提高学生提炼历史信息和鉴赏作品的能力,感受艺术家创作的特定方式,理解美术
作品与历史的关联。教师通过表格形式呈现作品名称《狼牙山五壮士》《美杜萨之筏》作品背景信息作品类别油画油画创作年代1959年1819年历史背景以抗日战争期间,五位战士宁死不降而跳崖的悲壮历史1815年的海难,幸存者在大海上艰难求生的历史。作品名称《狼牙山五壮士》《美杜萨之
筏》作品形式语言构图三角形构图稳定和庄重三角形稳定又富于激情色彩色彩阴沉、主体人物色彩对比强烈气氛凝重色彩阴沉、主体人物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紧张而又恐慌视角从下向上人物形象的巍峨从下向上聚焦希望风格现代现实主义写实作品浪漫主义写实作品三、课后思考及预习今年7月1
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纪念。如果我们是美术家,我们会以什么内容作为切入点来诠释建党的历史,又会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构图、色彩等来表达呢?教材中美术作品与权力的内容,请大家预习,搜寻《拿破仑加冕》和《瑞鹤图》的创作背景。重点比较拿破仑加冕的历史
事实和作品表现的差异。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美杜萨之筏》创作意图对抗战英雄的纪念和歌颂,对海难事件的批判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总结:(对同学们的探究讨论给与肯定和鼓励)两幅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期,聚焦的是不同历史
事件,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也各不相同,造就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记。教师展示《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何红舟黄发祥)以启发学生。请学生以展示作品为参考,说一说自己的思路。教师积极引导并鼓励。四、课堂小结今天,我
们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了解了艺术和历史的关系,也让我们了解了美术家们并不仅仅想通过作品来记录历史,他更想成为历史的观察者和批判者;而我们透过他们的作品,借助相关的资料,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同时也能使同学们的鉴赏能
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板书设计:进入历史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历史的体现美术作品与重大历史事件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