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2-湘美版

DOC
  • 阅读 5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11.216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2-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2-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2-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2-湘美版.docx,共(6)页,311.21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6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学科美术年级高一教学形式讲授与讨论课题名称学情分析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2.美术作品中所展现的战争事例,虽然是历史的事实,但美术课不同于历史课。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去还原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要

深刻的认识到战争所带来的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虽然都涉及到美术与战争的关系,但是作品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例如有的作品表现战争是无意识的,有的则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立场

和观点。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战争,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教材以不同时期不

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究、体会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战争是残酷的,引发出许多无谓的牺牲、死亡和痛苦,但是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能体现出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因此艺术家在表现战争时就有许多的切入角度,通过了解他所强调的那些方面,就

能相对深入地了解他的立场。这一课首先从象征中华文明的长城入手,表明战争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战争往往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痛苦,但也会带来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应用于战争的各种建筑器具。如城墙、武器、甲胄,以及战争所推动的各种技术变革。

经过时间的淘洗,许多前代战争用具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人们审美欣赏的对象。兵马俑不是战争的工具,但却是战争的产物。战争的载体是军队,军队进而成为权力和安全的象征。兵马俑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战争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活动,它还成为人们思想的一部分,许多关于

战争的美术作品,都需要从思想与观念的角度去理解。课本选用了两件关于投降的绘画。战争的果实就是胜利,而敌方的投降正是对这一果实的收获。因此,战争的胜利者特别喜欢描绘这一场面。同样,对敌人的无情打击也可以成为展现勇气和胆魄的手段,《地道战》描绘的正是

人民的力量。所以,再现战争的画面往往不仅仅是在再现战争,其中还隐藏着对胜利者的标榜,对某一参战方的赞颂。不论战争为统治者带来什么好处,战争只会为人民带来苦难。达利的《内战的预言》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战争的

恐怖,而丸木位里夫妇合作的《原子弹灾害图•水》则以浓重的色调呈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懂一些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2、根据作品细节揣摩美术家表现战争的角度和意图。3、了解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

的不同方式。能力与方法1、学生通过课前运用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对于相关美术作品所涉及的社会学知识有初步了解。2、通过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一步锻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作业巩固及展示环节,通过创作反战主题作品,锻

炼联想、想象和创意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鉴赏提高审美素养。2、发现作品(例如,长城、兵马俑等)中所体现的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和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表现正义性战争的作品)。3、通过了解遭受战火摧残的人们的处境,激发同情、

感恩等正面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让学生们知晓战争的残暴与破坏性,以及和平的可贵。难点:通过对战争的正义与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策略:1、先根据教学设计,利用网络搜素图片、音频、视频,用photosho

p修图,利用软件Boilsoft.Video.Splitter剪切需要的视频段。然后用PPT制作调试完成课件。2、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音乐和影片来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播放一段电影《血战钢锯岭》来营造课堂氛围,以战争的故事来渲染战争的残酷,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同时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评论,避免用一些现成的艺术观点来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用启发式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通过大量的图片的分析对比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命题练习等一系

列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思考、讨论、巩固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环节的呈现方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播放剪切好的《血战钢锯岭》海军

军炮火攻打钢锯岭的片段。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交流:1、学生在情景设置中感受战争的毁灭力量。2、电影画面美吗?这样的宏大的场景说明什么?答:越是壮观,毁灭越是彻底,这就是战争。1、选用最新的战争电影题材,学生能够容易接受。2、选用海军炮火攻打的片段,炮火宏大的画面够震撼。二、讲授新

课战争与美术先后展示并赏析《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交流: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时代意义?答:现在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国古建

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和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象征中华文明的长城入手,表明战争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成为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2、《兵马俑》,这一大组大型雕塑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答:这个地下军队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保卫着他,听从他的调遣。显示出秦军战无不胜的威力。影响。战争往往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痛苦,但也会带来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应用

于战争的各种建筑器具。如城墙、武器、甲胄,以及战争所推动的各种技术变革。经过时间的淘洗,许多前代战争用具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人们审美欣赏的对象。反思战争先后展示并赏析《狼牙山五壮士》、《南京大屠杀》、《内战的预感》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交

流:1、《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所处什么环境?表现了什么精神?答: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转移,五壮士被日军逼到悬崖峭壁上。表现了他们悲壮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2、《南京大屠杀》是如何表现战争?答:作品的视觉中心为堆积如山、交错挣扎和相互保护的死难者尸体。与

四处流淌的暗红色血液,凝重的冷灰色调,远处硝烟弥漫、低沉灰暗的天空,共同营造了强烈而厚重的悲剧气氛,给人以窒息压迫之感。但彼此之间更形成一种内在的关联和无形的张力,直通尸山顶端那哭泣着的昂首儿童,隐含着中华

民族巨大的悲怆,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希望的未来,并赋予了画面纪念碑式的庄严,增添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3、《内战的预感》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达利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西班牙内战,画面中人物的器官四分

五裂,再组合成一个触目在抗日战争中,作为正义的一方中国的军民,画家用画笔再现战争,同时也在拷问侵略者,发动的战争所带来的毁灭和持久的苦难。对西班牙画家达利而言,战争不是现实利益瓜葛而是原始力量冲突的结

果,他把内战视为“意识形态的和无人性的力量、死亡和信仰、革命和传统的象征性的两极分化,是一种病理现象的体现”。战争有不同性质,有些战争是正义的,有些是非正义的,这种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艺术家是以一种纯粹客观的态度表现战争,还是预先

站在一个立场上表现战争?如果艺术家有一个立场,那么又是通过哪些细节来发现他的立场的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展开,激发学生运用探惊心的梦中幻象,揭示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答案。从抗日战争到西班牙的内战,艺术家用他的良知向世人揭示战争的本质!祈祷和平先后

展示并赏析《布雷达的投降》、中国大宁古铜镜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交流:1、《布雷达的投降》画面上表现出的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答:胜利者侵略军头子斯宾诺拉,失败者荷兰军队的指挥官2、《中国大宁》古铜镜展现了怎样的祝愿?答:和平祈盼,千年可鉴委拉

斯贵支在画面上表现对垒的两军充满着和平休战的气氛,侵略军头子斯宾诺拉和荷兰军队的指挥官正笑容可掬地在战场上欢然会面,传达出“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情调,有反对战争,祈盼和平的愿望。铜镜铭文的内容使得铜镜超出整束衣冠、修饰仪容的生活用具功能,以镜为鉴,中国大宁、子孙永康,

和平常在,这足以让华夏子孙的心中引起深远的共鸣。三、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与评价《格尔尼卡》:1、背景2、构图3、色彩4、风格《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一件控诉战争的作品,画面图形象征寓意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同时通过赏析了解美术创作的方式方法,为课后作业做一个

铺垫。四、赏析教师展示反映和平祈愿的各类图片:雕塑、海报设计、摄影、手工、国画、速写漫画等思考讨论:图片的主题。考虑到学生学习差别化,选用同一主题不同类型的图例,以最大限度适合学生。五、小结1、战争与美术————艺

术反映历史(历史的见证)2、反思战争————艺术的反映战争的本质(毁灭、持久的苦难)3、和平的祈祷————化干戈为玉帛(艺术的力量)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和平”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的方式,用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画一幅作品草图,写上创作理念。巩固所学的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战争与和

平。板书设计第六课战争与和平1、战争与美术————艺术反映历史(历史的见证)2、反思战争————艺术的反映战争的本质(毁灭、持久的苦难)3、和平的祈祷————化干戈为玉帛(艺术的力量)分层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请同学们从以

下几个方面分析与评价《格尔尼卡》:1、背景2、构图3、色彩4、风格。2、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和平”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的方式,用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画一幅作品草图,写上创作理念。单位:铜陵市第三中学姓名:吴习文日期:20170509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设计相较于教材内容增加了我国抗日

战争的图片,对于我国的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方向。战争的正义与邪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要如何掌握好各个题材的发挥是比较关键的,而呼唤和平则是本课的中心思想,在最后作业的布置也更能让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再思考,并且增加了学生的情感发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活动设计较为简单,但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有针对性。小组合作环节实施效果较好,学生讨论热烈,参与意识强;多种类型教学资源引用合理、恰当,与时事紧密联系;随堂练习及展示总结环节很成功,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动手、踊跃表达,表现活跃。由于这次安排视频录像课的时间仓促,从视频看起来老师即本人备课不充分,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好后没有熟记教学内容,导致课堂上语言表达不准确

和充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然在之后的其他班级授课中(没有视频),随着对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的深入,教学各环节流畅自然,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2、关于小组思考练习《格尔尼卡》的设计,通过各班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同学们初中学习过

此件作品,比较熟悉,可以缩短讨论时间。可以从作品的象征寓意表现手法的角度去设计成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为同学们的课后作业提供创作思路。3、导入设计部分针对不同的班级,我准备了两个视频,《血战钢锯岭》片段一:时长1分钟,展现的是美海军炮轰钢锯岭上面的

地堡,为美军的地面部队扫清障碍。炮火所到之处,地动山摇、冲天的焰火,浓浓硝烟占满了天空,铺满了屏幕。《血战钢锯岭》片段二:时长3分钟,美军和日军展开的白刃战,子弹、刀刃穿透肢体,飞溅的鲜血、残肢断臂,火焰在身体上燃烧,画面比较血腥残酷。在录制的视频中我是采取的视频片段一去授课,画面

视觉冲击相对柔和,同时相对于视频片段二有2分钟的时差,对老师的课堂调控是个挑战,时间上我没有控制好。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