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2-湘美版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15.500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2-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2-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2-湘美版.doc,共(3)页,11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5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礼仪与教化学情分析:据了解,作为授课对象的昌吉州二中高一学生,未在日常教学中接受美术鉴赏科目的常态教学,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可能比较薄弱。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求知

欲可能会使教学气氛比较活跃,况且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水平、表达能力日趋成熟,只要教学法使用恰当,就可以达成本课所涉及的三维目标。教材分析:教材编写者以地域、时间、美术类型为框架,围绕“礼仪与教化”主题,以8页篇幅构建了容量颇大、线索繁杂的知识体系,旨在挖掘和体现美术的功能(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力图让施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美术教育的价值。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常规目标目标叙写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术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2、了解世界重要文明史中代表性作品背后的力量。3、能通过美术形象,感知其存在的意义。能结合

已有知识和经验及本课所学知识,举例说出当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教化”意义。过程与方法教法:讲授引导案例分析学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主动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理性认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2、能在鉴赏美术作品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能正确评判美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教学重点:

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及两河流域、古埃及、印第安文明中的美术现象。教学难点:不同时代背景下,美术作品会受到“礼仪与教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教具学具:PPT幻灯片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导入5min导

:不规范的师生问好礼仪VS规范的师生问好礼仪。问:师生互相行礼问好(礼仪)有什么意义?答:1、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2、促使师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问:礼仪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答:庄重

/有秩序——有礼有仪有规矩问:礼仪有什么作用?答: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问:怎样使人懂得礼仪?答:恐吓、劝解、榜样、暴力——教(教育)化(转化)引:道德问题归政治家或政治老师负责,法律问题归法官、律师或警察负责,关美术家什么事?结

:本课,我们将借助部分中外经典美术作品,一探究竟。板书课题:《礼仪与教化》师生礼思考礼仪的价值内化礼仪的要求思考礼仪的社会作用思考如何“明礼”通过无礼与有礼的课前师生问好仪式对比,促进学生认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藉此反省自身行为。导入正题讲授新课28min一、追忆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国部分)15min1、司母戊鼎欣赏:司母戊鼎视频简介思考:司母戊鼎是怎样教人明礼的?讲授:饕餮纹——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小结:司母戊鼎以恐怖威严的

纹样、璀璨夺目的光辉、不可动摇的气势,起到震慑他人的作用。延伸: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鼎,用作祭祀时盛煮食物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锅。2、兵马俑(秦)欣赏:秦俑图片思考:秦始皇为什么要用大规模的兵马俑来陪

葬?小结:真实的面容、有序的阵形、排山倒海的气势,象征强大的秦国军事力量,只有无上的皇权才能掌控这样的力量。3、马踏匈奴(西汉)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在霍去病墓前修建这样的雕塑。小结:树立榜样(劳动模范),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4、女

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作品表现儒家思想对女性的道德要求:不逾礼法、中庸平和、妆容恰当、说话和善、不妒忌、不争宠、谨言慎行等观念。作品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目的是维护社会

稳定。欣赏体会思考表达了解欣赏体会表述观察体会表述思考:儒家对女性的道德要求,适合当今时代吗?以古今中外典型作品为载体,用阅读、观察、思考、讨论、讲解、欣赏、比较、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呈现出的

不同美感和教化内容、教化方式,藉此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二、混沌初开的世界文明(外国部分)8min1、埃及金字塔与玛雅雕塑回顾:结合课前预习思考:古埃及人为何修建金字塔?玛雅人的雕塑为何面目狰狞?埃及金字塔象征伟大与永恒、坚实而有力的王权,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据考古学家

推断,玛雅雕塑中面目狰狞的神兽真的会吃人(以活人祭献),他们用这方法来祭祀掌管大地的神明。结论:古埃及人与玛雅人用神秘未知的力量建立社会秩序。2、汉莫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公元前2200年)石柱上部浮雕表现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面前接受权杖的场景,下部文

字是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内容。它以质地坚硬的玄武岩石刻法典神化统治者,象征君权神授——维护权力。思考建构讨论作答思考:与道德宣讲相比,这一法典有特殊价值吗?三、解读文明史的证据5min欣赏:商、周、春

秋时期的青铜器描述:从器型和纹饰角度,说说各自的风格。司母戊鼎(商)毛公鼎(西周)莲鹤方壶(春秋)作品形式体形大/直线型/纹饰多/饕餮纹为主体形大/曲线型/纹饰少/有铭文体形适中/纹饰细腻/结构复杂/铸造精美作品效果庄严肃穆神秘恐怖典雅平和记事性强流光溢彩飞扬升腾共同点为统治阶

级服务分析:结合历史知识,猜猜这些变化的原因。结论:权力分散后,不同的权力主体有资格把自己的意图植入器型,从而导致新风格的出现。观察比较描述不同分析原因给出结论概述历史分析原因以同一类型、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

:美术风格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欣赏美术作品时,要考虑可能的动因。课堂拓展6min问题:通过解读与欣赏中外美术史上的部分经典作品,你对美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结论:1、用美术方式表达执政者意愿的现象

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伟大的文明之中,非中华文明所独有。2、因为时代精神的差异,教化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问题:当今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着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美术应该怎样发挥自身的“教化”功能?结论:1、艺术家应该多创作充满正能量的美术作品。

2、观众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分析:以下图像想要表达的教化意图。回答:天安门——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开创未来。华表——提醒、劝戒皇帝勤政为民。军事力量——警示外敌,中华民族不可辱!花儿昌吉——建设和谐美好家

园的行动指南。思考作答联系实际思考作答大胆畅想勇于探寻积极作答引导学生从个性中寻找共性,并能所学将知识转化为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将认识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从而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小结1min别人做不

到的事情,我们做到了,这就是力量。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会借助道德礼仪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因为美术图像比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所以被执政者广泛用于向宣扬其权威和力量。在这一语境下:美术是教化民众的工具。事实上,早在唐代

,画论家张彦远就指出:美术作品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铿锵朗读强化认识概括总结,点明本课主旨。课后任务从教材中选出两幅不同时代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美术作品,找找它们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实践所学提升能力学习延伸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