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1-湘美版.doc,共(4)页,5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5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课业类别:欣赏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认知目标)了解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主要美术
现象,以及跟当时社会结构、思想道德观念的联系3、(技能目标)了解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主要美术现象和风格特征。教学重点:青铜器纹饰的演进变化。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教学难点:中
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古埃及美术的造型特点。教学准备: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分钟)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的美术。提问:人类“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
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教师:稍作总结,指出,文明时代有文字,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点明本课的教学主题。板
书:课题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二、讲授新知识(43分钟)提问:在新的社会制度下,美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国家,阶级的出
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传特定法律、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投影:作品赏析:——《司母戊方鼎》,设问: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介绍并加以总结:此鼎为
长方体,深腹,空柱足式,立耳,耳外侧饰有一对虎纹,虎口相对,有一人头,;立耳侧缘饰鱼纹。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母戊”指的是商王母亲戊。如此高技术的司母戊方鼎铸造成功,表明商代青铜冶金业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活动
一: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完成第18页的“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一”,可以结合教材中其他地方出现的青铜器图形来研究其造型和纹饰变化。投影:《立马》——霍去病墓雕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0、21页,后
分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回答问题:1)在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是什么思想?2)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宣扬了什么思想?教师:总结,西汉早期流行的“黄老之学”,即道家和神仙思想,后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就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所宣扬的忠、勇、孝、节、义也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表现内容。完成第二个思想与交流,结合长沙马王堆帛画来探讨汉代人的宇宙观念。投影:——《秦始皇兵马俑》提问:试比较立马与秦始皇兵马俑?根据以下表格进行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塑
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成军队状独立雕塑造型手法泥塑烧成陶俑,统一组装循石造型审美效果整齐宏大,整体气势质朴粗狂作品的功能守护陵墓纪念作品的意义显示权力,为生活服务保卫祖国效忠皇帝共同点为统治者服务为统治者服务不同点直接间接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
考分析,并指出,在汉代,美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们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活动二:教师总结并完成由学生“活动建议二”的内容要求。投影:——《古埃及金字塔》提问:比
较秦始皇兵马俑与古埃及金字塔?根据以下表格进行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大型建筑作品功能守卫皇陵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服务为统治者服务学生:阅读并研
究教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古埃及美术的主要特点,并填写在作业纸上。完成第三个“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三”三、研究思考:教师:同学们能否从这些作品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
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四、课后拓展:教师:请同学们课后结合本课中所讲的《秦始皇兵马俑》与《古埃及金字塔》对比分析表,模仿者选择另外两件作品加以对比分析。五、课堂小结教师: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
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本课结束)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仍坚持我一贯的德育为先,以学生为重心,以美育为媒介,把树人先树德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美育是提高素
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德育为先的教学原则是当下教育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