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4-湘美版.docx,共(3)页,30.03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5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教材分析)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以表现光的绘画范例揭开色彩学习序幕,“光为色之母”,没有光也就没有色彩的感受与表现。因此,本节课需要解决的:
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光源色的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面对的学习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美术理论知识,但由于欣赏经验的匮乏和缺少鉴赏方法的指导,很少人能主动把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美术鉴赏活动联
系起来,造成鉴赏活动停留在“看”的表层,很难进入思考的层面。本节课的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并进入对作品的技法和风格进行探究,以达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了解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
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识;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光源
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2、难点:1)色彩产生的基本条件,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2)色彩并置在画面中的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油画棒,水彩纸,范画等教学过程:认识光导入:引言: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
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在圣经中,上帝创世,第一天就创造了光,可见光在哲学和神学世界是多么重要。诗人们吟唱: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光是色之母,没有
光,也就无所谓色彩,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色,要依靠光线才能给呈现出来,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光源和光源色自然光:日光,月光等人造光:灯光(冷光、暖光等)A:固有指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如红花、紫花、黄花等等色彩的区别。如黑人,白人,黄种人,插入色环。色彩学是以西方绘
画为主导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绘画用色不多,道德经中说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过多的色彩和过繁的音乐都会令人迷失,所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墨是用得最多,在宋画小品方面,就是体现物体本源的造型与色彩,本质的东西是常态不变的。这是东西方哲学思想投影在绘画上的表现,没有高下之
分。我们新中国的新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以西洋画为基础的造型和色彩体系上,所以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西方的色彩。B: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蜡烛光等)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如台灯光,静物写生课程中用到的不同光源。C:环境色:指在各类光源(比如日光、月光、灯光等)的照射下,环境所
呈现的颜色。《倩女幽魂》当中,同一人物,当用冷光源和暖光源照射时,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体验。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
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的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所以,环境色的运用和掌控在绘画中非常之重要的。并置混合:所谓并置,是利用色点、色块并列在一起,通过空间和视觉生理混合以获得所需要的色彩效果的一种方法。例如,橙色不一定要用红色和黄
色调合获得,而可以用极小的红色点、黄色点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上看起来,混合成为橙色。用并置方法所取得的色彩,比之于一般颜色调合所得的色彩有跳跃、颤动的效果,比较适合表现阳光下光色的绚丽景象和朦胧的空气感。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色彩并置的
效果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莫奈(1840——1926)常用的短小笔触,使画面色彩显得异常地鲜明、活跃,生动地表现了景物在阳光、空气中的灿烂气氛。新印象派(点彩派)把色彩并置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油画技法,形成一套理理论,但也走向了极端。活动展示我们看到的物体颜
色是一直不变的吗?结论:严格来说物体并没有固定不变的色彩,光变色就变。莫奈的《教堂》色彩实践:学生分成几组:合作绘制莫奈的日出印象莫奈介绍:假如西方绘画历史为夜晚中美丽的星系,则第十九世纪末印象派的产生就是美丽星系中的恒星。传统的绘画艺术到当下现代绘
画艺术的重大转变,是自印象主义绘画为起点的。从此绘画艺术的翅膀飞向了更辽阔的世界,首先明亮多彩的阳光照射在了固有色的画布上,然后通过外光写生者笔下的描绘,赋予了绘画艺术新的生命,最后弥漫出富有诗意的独特吸引力。印象派的领军人物莫
奈,是一位众所周知的绘画大师,他的理念是倡导走出室内来到大自然中,去感悟生命的气息,灵动的气息,他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创作出诗意般的作品。他对光色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解放了被“禁锢”的色彩,使色彩获得了“重生”,并赋予形体以光色的感触,
用明亮光艳的色彩去表现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去留住“瞬即”的感动,因此莫奈是一位对光色痴迷的绘画大师,我们对他作品和技法喟然称叹的同时,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更留给我们当前创作更多的指导和启示。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太阳的光芒照射在大地上,大地上的万物吸收光
线而形成美丽的风景,随着太阳光的强弱变化与角度的不断变更,万物的景象的也会随之变幻也会变的丰富多彩,即便是同一景物,同一时间,在光照变化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因此抓住“瞬间印象”便成了莫奈这一生的追求。这幅作品表现出了海港隐约的雾气
和变化瞬息的感觉,再现了阿费尔海港的“印象”。完成这幅作品时莫奈运用快速的手法来捕捉地面与太阳重合的瞬间色彩,捕捉光线瞬间所产生的不同感觉,给人留以“印象”该幅作品保留了快速涂色的感觉,颜色很透明,天空上金橙色的块面与远方冷灰青莲色的山峰组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又用成熟的笔风使其含蓄的连接在一起
,可谓是瞬间“印象”,海水的动态以及船舶和船夫的塑造用细小的、快速的、丰富的笔触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经典的一处来自于画面上冉冉升起的红日,令人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冰冷的海水上,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独有的“印象”。活动设计:选取印象派画家莫奈
作品《日出印象》工具:油画棒水彩纸体验过程:把卡纸分成60份,在背后编号,每个学生拿一张对范画涂色,然后把画拼起来还原原画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对作品画面效果分析,对临摹过程技法体验感受分享。教师点评:画面完成效果分析点评,鼓励学生
积极创作,参与色彩写生和体验,提高美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