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6-湘美版.doc,共(5)页,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5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目标:了解绘画中对表现物象形体空间的透视、遮挡、明暗等基本知识,是绘画表现体积空间的主要手段,并尝试完成一张平行透视的作业。通过练习操作,形成基本的绘画技能。教学内容:透视规律,
遮挡,光影,明暗,色调,透视绘画方法。教学分析: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写实绘画表现中对形体空间表现的透视、遮挡、光影、色调、明暗等方法。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绘画写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空间表现的技能。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实物、绘画工具和材料课时安
排:本课是形的空间与质感教学的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几张图片,感受图中的场景,判断图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学生观看、讨论)教师:图中场景看上去很宏大,视野很开阔,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以以假乱真。今天所学的内容就是形的空间及质感,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二、新课:展示冷军油画《丰
碑》,学生观看。我们感受到真实可信的空间。绘画的表现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展开的,但我们却创造了有立体三维空间效果的画面。那么,画面中形象的体积感如何形成的呢?1、体积的形成什么是体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展示图片,学生观看,教师讲解)客观
的可视世界中,物体的存在是以一定体积而占有空间的。画面中形象的体积感的形成,是调动了许多造型因素的结果。那么,运用哪些造型因素表现体积的呢?2、体积的表现要在二维的绘画平面中表现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除了用线条表
现其形体结构的转折变化,还可以运用以下造型因素来表现体积:遮挡、光影、明暗、色调、透视。(1)遮挡某些物体会遮挡住另外的物象,而正是这种遮挡空间的形式让我们更好地体察到物象体积的存在。(展示图片,学生观看,教师讲解)(2)光
影立体的形象受光后会留有影子。光线变,影子变,我们借助对光影的科学分析及运用,可以在二维的平面中塑造出三维的体积感。(展示图片,学生观看,教师讲解)(3)明暗物象受光后留有影子,还有明暗。在明暗造型理论中有两大部分:受光部和背光部;三
大面:黑、白、灰;五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展示图片、学生观看,教师讲解)(4)色调不同角度的光,使得面有不同的深浅变化。一般跟光源正对的面最亮,跟光源测对的面稍深,跟光源背对的面更深,面分得越细,对比越细微。(结合梨切割图讲解)(5)透视许多画家常常巧
妙地运用透视关系来强化形象的体积感。透视现象: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近大远小的自然现象。透视有许多种,西方传统绘画则一直遵循的是焦点透视;我国的传统绘画则一般应用散点透视。焦点透视的种类:平行透视(一点透
视)、成角透视(亮点透视)。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心点),平行于视平面的线仍然平行,垂直于视平面的线消失于心点。(展示图片,教师讲解,学生感受)平行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展示《最后的晚餐》、《密得哈尼斯林荫道》,学生指出消失点的地方。感受平行透
视画法的运用。成角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垂直于视平面的线分别消失于两点。(展示图片,教师讲解,学生感受)成角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学生感受)散点透视: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透视关系来表达画家心中和眼中的景物。展示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学生观察,说说散点透视。3、讨论交流:根据刚才所学,
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密得哈尼斯林荫道》进行对比,分析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区别:区别散点透视焦点透视性质运动眼光、多视点、多视平线静止眼光、一个视点、一条视平线内容时空跨度、表现幅度、自由随意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限度范畴多视越、不受空间限制单视越、受空间限制特点艺术
的科学的、严谨的、理性的三、练习:运用平行透视知识,画一幅风景或者室内设计图。要求:1、以线条为主;2、透视关系准确。四、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五、拓展:当人们习惯了常规的空间形象后,总希望看到另类不
同的新的空间形象,构造新的空间形象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去思考,哪怕是悖常理也是可以的。让我们看看艺术家从不同角度营造的非同寻常的空间。(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六、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继续学习的方向。板书设计1、体积的形成2、体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