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1-湘美版.doc,共(4)页,2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5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目标:了解绘画中对表现物象形体空间的透视,遮挡,明暗等基本知识,能够理解体面的收缩和转折变化是绘画表现体积空间的主要手段,并尝试完成一张能基本体现物象空间的素描作业。掌握写生的绘画学习方式,通过写生训练
内化知识,形成基本的绘画技能。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喜欢接受挑战,可多引导,让学生在尝试中去探索绘画空间表现的可能,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教学内容:透视规律,遮挡,面的转折与收缩,明暗写生方法。教学重点:是写实绘画表现中对形体空间
表现的透视,遮挡,体面转折与收缩,明暗等方法。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绘画写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空间的表现技能。教学方法:讲授欣赏与实践绘画练习。教具:欣赏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绘画工具和材料。课时安排:本课
是形的空间与质感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讲一个小故事,看一些图片。2、切割一个苹果,并仔细观察被切割后苹果的形体变化。提示学生用水果刀在苹果上切两刀,并且只能切两刀,然后观察此时苹果在形体上所产生的变化。二、尝试练习1、仔细
观察被切割后苹果的形体变化与结构特征。2、根据教师出示图片认真观察分析,分组进行不同角度的绘画。3、学生练习画苹果,小组进行互评后每组挑选一张最能表现苹果体积空间的作业交给教师。三、讲评作业1、观察与判
断。从学生作业中任意挑选一张,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大家猜是哪位同学之手。2、让猜对的同学谈谈判断依据是什么。3、揭示并讲解绘画中同一物体形象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中就包含了绘画表现中的透视现象,遮挡现象和体面转折
和收缩现象。四、深入学习1、体积的形成,通过图片展示遮挡的作用和透视规律。2、空间的表现,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3、光源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及运用。受光与背光。4、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修改课堂作业苹果写生
。5、点评作业,剖析物象外形与内在结构之间的关系及明暗表现方法,并对学生所掌握的技巧给与肯定。五、发散思维1、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汲取绘画中表现形体空间的经验。2、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好在哪。3、小组代表发言
总结在绘画中表现形体空间的技巧。六、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并指引继续学习的方向。板书设计:线条——透视,遮挡,虚实体面——转折,收缩,明暗教学后记:本是绘画教学中最能体现学
生对形的表现能力综合运用的实践课,采用对一个苹果进行切挖的观察,导入教学。目的有两点,其一,由于苹果在写生训练中具有代表性,它存在着典型的立体空间体态,也就是说所有物体的体积表现手法从绘画技巧来说,与苹果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其二,苹果是常见的
水果,并且其形体的美感与呈色的丰富性是其他水果无法比拟的。要求学生只能切两刀,是充分考虑到不要把苹果切得过于破碎,不利于学生整体观察。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理论学习与借鉴,学生在比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业,既满足了学以致用的需要,又符合开放式的教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