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二课 平凡者的创造 隶书》教学设计2-湘美版.doc,共(2)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3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凡者的创造——汉简隶书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鉴赏·练习”活动,是第一课时,学生基本零基础。本课的教学涉及隶书的成因和不同时期隶书演变轨迹的欣赏,以及隶书的审美特征和书写实践三个方面的学习体验。希望通过直观的对比让学生获得汉字从象形到符号化,从弧形
连笔到方形断笔,从单一的线条到各种基本笔画,从运笔粗细均匀、提按节奏不变,到富有藏露、转折、提按、快慢变化,从外形的纵长到方扁等各种不同的认知体验,从而加深对隶书审美造型与用笔技巧等特征的认识与了解,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教学目标:1、了解隶书的成因、发展规律、审
美特征以及它在汉字演化和书法艺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意义。2、掌握隶书书写的基本规律,通过与小篆在笔法和结体上的对比,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汉简隶书的历史演变以及审美特点教学难点:隶书的用笔技法和结构规律的学习教
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benjing2008提问:1、从字形上看,是趋向于较扁的字形还是较长的字形?2、从用笔上看,是出锋的笔画较多,还是藏锋的笔画较多?3、从结构上看,是出于较严谨的书体,还是
较放松的书体?4、导入视频:《敦煌汉简》总结:像这种写得较轻松随意,字形较扁的书体,称为汉简隶书,引出课题《平凡者的创造——汉简隶书》二、汉简隶书的演变历史1、起源:《睡虎地秦简》《青川木牍》特点:顿挫、尖翘的笔画,若篆若隶,简单、质朴,自有一种清新的气息和天真烂漫的情趣。2、
隶变时期:《信阳楚简》《侯马盟书》特点:侧锋的大量使用,书写较篆书更轻松随意,长扁不一,字距分开3、发展:《居延汉简》特点:折笔的写法取代了篆书圆转的写法,拉长了横画,横向取势,字形上开始摆脱篆书的结构特点4、成熟:蚕头燕尾
《仪礼简》《悬泉县简牍》特点:东汉隶书进入型体娴熟的阶段,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的写法逐渐成熟5、汉简隶书在生活中的展现:如牌匾、书籍封面等总结:以上所述只是汉简隶书最粗浅的演变发展历史,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始了今文字。三、笔法1、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由单一笔画发展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方折,有篆圆隶方之说《虎溪山前汉简》如:不、可等字2、蚕头雁尾,笔必三折:横、捺的书写,强调了起笔和收笔,书写时分为三个阶段(顿、挫、提)《居延汉简》如:病、书、衣等字3、雁不双飞,蚕无二
设:在一个字中只有蚕头雁尾各一笔,但并非每个字必有蚕头雁尾《居延前汉简》如:张、二、年等字4、点画俯仰,左挑右磔: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钩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基本特点。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如对称展开《新莽仪礼简》如:是、人、不5、重浊
轻清,斩钉截铁:指笔画的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要写得饱满,轻的笔画要写得秀气。用笔时,从微小的动作中流露出笔意,但须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马圈湾汉简》如:死、唯等字四、临摹体验汉简书法,注意用笔方法和结构特点,遵循木牍的载体特征,强调起收转承。《仪礼简》《居延汉简》五、评价六、拓展和总结1
、沈曾植、张海的书法作品欣赏:在自己擅长的书体中融入了汉简的笔法特点,从而达到了书体的创新。2、总结: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始了今文字。隶书者,篆之捷也。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行草书。而简牍书法更多是在社会中下
层劳动人民中广为使用,故而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和质朴性。在简牍上,古人运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都能清晰可见。既使用方笔,也使用圆笔,二者巧妙结合,相互利用。既用中锋也用侧锋和逆锋,诸锋交替,各显其长,方圆结合。在
这些简牍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两汉人民千姿百态的书法风格,也能体会到劳动人民淳朴率真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