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2-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共(5)页,16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初三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1复习课:《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之种子的萌发》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及要求。本节课注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用问题牵引学生的学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就感。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是以北
京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中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内容为主线,构建种子中的胚是幼小的植物体;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形成幼苗;以及幼苗可以继续发育成成熟的植物体等生物学概念。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种子中的胚是幼小的植物体;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形成幼苗;以及幼苗可以
继续发育成成熟的植物体”等内容,是“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因此是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另外,本节课将“应用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等基础知识分析解释和研究实际问题”确立为复习中的难点。(二)学生情况: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
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有限,辅以形象思维才能很好的发展抽象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的学具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另外,通过两个学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基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
力。(三)教学方式:本课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检测”的教学方式。根据初中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将复习内容编制成图片清晰,问题明确具体的学具任务单。整个学习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师友合作、分层检测效果及能力
提升等措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的乐学不疲、兴趣盎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教学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学具任务单,制作电脑课件,电脑课件从始至终贯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及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从
合作复习,到独立检测,让学友在复习过程中逐步进入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说出种子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胚。2.描述植物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3.描述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二)能力目标1.分析提供的图文资料,获取
相关的信息;提高识图能力和前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等。初三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2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四、课前准备:课前完成学
具任务单(见附录1)中有关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根的生长等知识内容的梳理。五、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示图: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问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中,包括了哪些重要的阶段呢?提出研究课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萌
发到种子形成的过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观看思考并回答倾听,明确研究内容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以求对生物学概念的深刻了解。ppt展示图片4分钟种子中的胚是幼小的植物体分类:展示几种植物的种子问题:如果将
这些植物的种子分为两类,你认为分类依据是什么?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籽粒结构图问题:1.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说出各数字所指的结构名称。2.菜豆种子内子叶的作用与玉米种子内哪个结构的功能相同?归纳总结:(板书)种子的结构问题:3.种子的结构中最主要的
部分是什么?为什么?4.请你解释为什么说种子中的胚是幼小的植物体?归纳总结:(板书)胚是幼小的植物体观察说出分类的依据观察并回答相关的问题倾听、记录指图描述菜豆种子的胚与植物幼苗之间的关系。倾听、记录用问题牵引学生的学习,实现师生、
生生之间的思维对话,从而提高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物投影展示种子利用PPT展示结构图及相关的问题。8分钟种子萌发的过程展示: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照片问题: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归纳总结:(板书)略检测效果:展示6个选择题观察描述萌发过程记录独立思考,展示选择结果,说明理由分析提供的图
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反馈学习效果。ppt展示效果检测题。5分钟初三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3种子萌发的条件问题:1.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2.种子萌发所需的内在条件?学习活动1:展示:四粒经过处理后的
玉米籽粒问题:1.在外界条件都满足时,你认为能萌发的是?不能萌发的是?说出判断的理由。2.在能够萌发的几粒种子,满足了外界条件的情况下,有一粒种子并没有萌发,请你推测没有萌发的原因是什么?3.能够萌发的种子在长成幼苗后,与无
损的正常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相比,植株显得瘦弱矮小。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总结:选择播种用的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学习活动2:实验设计:光照是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吗?交流与评价:指导交流、评价,解答问题。归纳总结:实验探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思考并
回答观察经过处理后的玉米籽粒,分析并解释相关问题。设计实验展示交流倾听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研究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物投影展示玉米籽粒及相关问题ppt展示活动内容及要求10分钟根的生长过渡:展示绿色开
花植物的一生图,种子萌发成幼苗后,就会进入到营养生长阶段。问题:(示图)根尖为什么是生长最快的部位?归纳总结:(板书)略讲述:(示图)茎和叶的生长过程观察、思考观察根尖的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描述根生
长的过程。倾听承上启下,为下节课梳理开花结果(即生殖生长)的过程奠定基础。利用PPT展示结构图及相关的问题。4分钟课堂小结讲述:根据板书提纲进行小结布置新的梳理任务:下发“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学具任务单。倾听,明确课下需继续整理的知识内容。为下节课的复习奠定基础学具任务单2分钟学习反馈提示:1.先
自己独立完成2.学师指导学友完成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相关问题的作答。倾听,明确要求实事求是,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ppt展示任务提示。12分钟初三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4板书设计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附录1:目标检测题1.剥去
大豆种子的外皮后,可看到合着的两个豆瓣,这是种子的A.胚B.胚芽C.胚根D.子叶2.把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开,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将会看到A.胚乳部分变成蓝色B.种子内所有部分都变成蓝色C.胚芽部分变成蓝色D.种子内没有变成蓝色的部分3.下列关于玉米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一片子叶B.营养物质
贮藏在胚乳和子叶里C.子叶能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D.胚是种子内的主要部分4.右图示玉米籽粒的纵切面,其中能发育成新植株根的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5.菜豆种子萌发过程是①吸水膨胀,种皮胀破②胚轴伸长带两片子叶出土③两片子叶打开,胚芽发育成茎、叶,子叶萎缩脱落④
子叶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和胚轴,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根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6.在测量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没有发芽,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A.4%
B.96%C.9.6%D.40%胚轴根的生长根尖成熟区(细胞分化)伸长区(细胞伸长)分生区(细胞分裂)根冠条件外界内在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整且活的胚丰富的营养度过休眠期种子胚胚根种皮子叶胚芽胚乳②突破种皮④发育③伸长根连接茎和根
茎和叶植物体①吸水胀破萌发的过程及结果(单子叶植物)营养耗尽生殖生长初三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5《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之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以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形成幼苗为主线的一节复习课。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检测”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课
程理念。1.联系生活实际,用问题牵引学生的学习,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对话,从而提高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分别设计了为不同植物种子进行分类;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照片,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观察经过处理后的玉米籽粒,分析种子
萌发的内在条件等活动。在问题的引领下,梳理相关的知识点,为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奠定了基础。2.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检测”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问题
明确具体的学具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种子的结构及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整个学习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师友合作、分层检测效果及能力提升等措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的乐学不疲、兴趣盎然。3.突出练习的实效性,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本节课采用层层递进的方
式,为学生提供了由浅入深的效果检测题。首先,根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编制了用所整理的事实性知识就能够解答的练习题。在此基础上,为事实性知识内设或外置情景,编制了利用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还
为师友分别编制了不同层次的综合检测题,体现了练习的实效性。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4.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课堂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普遍存在着差异,有些问题讨论的不是很透彻,例如,在种子的萌
发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研究中,没有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不能将种子埋入土壤的原因。另外,在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如何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