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后习题3-人教版.doc,共(2)页,3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2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导学练自画像的第一个特点: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人物代表:丢勒丢勒(1471-1528)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是画
家,又是雕刻家、建筑家、艺术理论家。丢勒和意大利的达·芬奇一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丢勒出生于纽纶堡的金银匠世家,从小就接受了金银首饰工艺所必需的雕刻和绘画技艺训练。13岁时丢勒用银针笔为自己画了一幅白画像,优美而纤细的笔触已经展示出了他极高的艺术天赋。27岁《戴手套的自画像
》上丢勒扮成一个举止潇洒、受人爱慕的青年骑士模样,内穿镶着有色花边的白色百褶紧身衣,外穿滚着黑边的紧袖外套,头戴一顶带竖条黑白格的软缎便帽,手握白手套,肩上披着一件微绿的褐色斗篷,斗篷只用缎带扣在左肩上。这是德国当时最时髦的青年装束。长发
被烫成缕缕卷曲的辫式披落在两肩,稀疏的一撮淡褐色胡须,使他的脸显得老成持重,其实他还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29岁《1500年自画像》思考:1看到这幅画你会联想到谁?2画家为何要这样表现自己由于其正面的画像的形式,对称的构图带来
肃穆的感受。这幅画家29岁时画的半身肖像与真人等大,他穿着华贵的裘皮大衣,正面望着我们,同时把右手放在胸前,手指着自己的心脏部位。在那个时代,这种神圣的正面姿态通常只用于画基督或国王,丢勒这样画,大概是要
向人们表明,艺术家的神奇创造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上帝等同的。他把北方严整细致的传统风格同文艺复兴艺术的建筑性和体积感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创作背景德国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即将进行改革的前夕,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
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外于严重的低迷状态。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于是,作为一个德国艺术
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思想。自画像的第二个特点:浓缩的人生代表人物:伦勃朗小组讨论:这三幅作品是伦勃朗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自画像,你能发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上有哪些不同吗?尽管伦勃
朗一生都没有留下自传,但是透过他的自画像,顿时给人一种亲切感,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他一生的情感变化。1627一幅早年(1627年)作于木板上的自画像中,画家年轻的脸庞看上去架赘不驯"蓬松零乱的头发如同毛线球般附着着,茂盛而饱满,如同一个羽翼丰满的雏鹰正准备豪气壮志地到浩瀚的蓝天中一展他羽翼的锋
芒"但是正是这意气蓬发的年龄,却在自画像上用如此之多的阴影,观者看不到他的眼睛,却能感受到画家的目光"有希望,坚定,沉着,也有迷茫,忧郁,或许此时的伦勃朗正思考着未来的方向"1635《画家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中,伦勃朗把自己打扮成古代的贵
族,他带着毛边的绒帽,斜跨着宝剑,左手搂着美貌的妻子,右手高举酒杯,脸正朝着观众,春风得意,留出小胡子的嘴角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用说,17世纪30年代正是伦勃朗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的时刻,这些鲜亮的服饰和丰富的色彩,已经将画面的
阴影掩盖在欢乐的气氛中,这时的伦勃朗已经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一个有着伟大前程的俊才。色彩与光影在相互交织中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的欢乐气氛。17世纪30年代末期,伦勃朗的艺术追求与荷兰权贵阶层的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1642年,这个矛
盾就尖锐的表现出来。伦勃朗的巨幅杰作《夜巡》遭到订画人的反对。17世纪4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这是伦勃朗艺术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这时期的创作更具有现实色彩,伦勃朗的欢乐时光结束了。1642年6月其妻溘然长逝,此后其生意渐衰。伦勃朗在其妻死后又大肆挥霍,这才导致1656年他的破产。伦勃朗在165
7年又创作了《自画像》,此时画面上的伦勃朗眉头皱着,眼睛有神,但从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1669在1669年的一幅自画像(图20)中,伦勃朗去世的那年,看似平淡的外表下掩盖不住一生的艰辛,安详却又惆怅"衰老疲惫的容
颜被刻画地像铅一般厚重,无奈苦楚的眼神却有着铁一般坚毅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自画像的第三个特点:场景中的自我代表人物:宋徽宗赵佶思考1、他是谁?2、结合历史知识你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
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
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
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在位期间,爆发方腊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
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慌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
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㮚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后被押往北边囚禁。自画像《听琴图》画中主人公
,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
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有
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