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教学设计3-人教版.doc,共(4)页,5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9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木刻版画》授课班级:高一年(5)班(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木刻版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和了解木刻版画的艺术特色。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体会版画的“木味”之美,培养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兴趣,同时升华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木版画艺术特色,体验木刻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版画工具的使用方法。2.难点:版画表现语言的独特性;黑白木刻版画中刀味和木味
的体现。(三)教学工具:多媒体,画笔,木板,刻刀。(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小游戏——请同学们取出一枚硬币或者带有凹凸表面的物品,怎样能把物品上的图案画出来?再观察画面会出现什么效果?(教师总结:其中有些同学在有凹凸图案的物品表面上覆盖纸张进行磨印,这做的
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版画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拓印)2、通过小游戏后,多媒体展示四幅作品,试着从中找出哪张作品属于版画?(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谈谈对版画的认识和它的艺术特点)【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喜好,各抒己见,针对同学的答案,教师对版画艺术进行基本的介绍】(1)以
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
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有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3)应用范围:插画和年画3、知识延展:(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版画是我国唐朝咸通九年刻印在《金刚经》扉页上的一幅
木刻版画---《说法图》。这幅版画是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我国的木刻版画技术最早可能出现在隋唐之际,到了唐朝咸通九年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水平。(2)图片展示: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木刻年画,它们在历
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3、理解与欣赏:赵延年的木版画作品《鲁迅》(1)该作品是赵延年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跃然纸上。白色的长衫,黑色的围巾与黑色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鲁迅冷峻的性格气质。(2)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作品把
黑白木刻语言中刀味和木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4、探究和学习:继续展示几幅风格不同的木刻版画作品,让同学们感受其中的不同的刀法和黑白语言情感。(以黑白两色为画面主要部分,再以不同的刀
法产生点和线,来构成画面的灰色部分,由于这些不同大小粗细的点和线,时而流畅,时而钝拙,才有了木刻语言中的木味。)5、实践体会(1)木刻版画工具介绍(2)木刻版画制作过程的基础介绍:画稿—刻稿—印稿。(3)学生初步尝试
制作画稿:先进行画稿创作,手绘一张风景或者人物的稿子。运用今天课堂上谈到的刀法技法,对木板上的画稿进行刻制。作品要求:尺寸不限,画面至少运用两种刀法技法。6、教学小结教师对同学们的创作体验进行展示和点评,画面处理的结果不重要
,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能体会木刻版画语言的黑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