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

PPT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7.309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
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PPT课件1-人教版.ppt,共(25)页,7.30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8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行书的源流与赏析王羲之《兰亭序》【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2、感悟行书作品的艺术美,并从书法艺术作品中体会文学、历史等传统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赏析,启发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学习先贤

敢于在继承中尝试古为今用、勇于创新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认识天下三大行书的特点。难点:通过作品赏析,体会行书的美与它独特的个性。教学过程:(一)、行书的产生及特点:(二)、行书的发展:1、汉末:2、魏

晋南北朝:《兰亭序》3、唐代:《祭侄稿》4、宋代:《黄州寒食诗贴》5、元明:6、清代:1、汉末:2、魏晋南北朝:《兰亭序》“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忽右,气韵生动。3、唐代:《祭侄季明文稿》《祭侄季明文稿》

解读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分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

难以忘怀。4、宋代:《黄州寒食帖》开尚意书风之先河《黄州寒食帖》解读《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

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此贴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同,从一字到

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5、元明两代,绝大多数书法家都将主要精力花费在对前代大师及经典作品技巧的学习模仿上。在这种情况下,书

法的发展自然很容易出现技巧程式化和面貌类似的倾向,只有少数天资过人和功力深厚者能够取得超凡脱俗的成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祝允明、唐寅、王铎等。赵孟頫行书《南台静坐诗页》王铎行书诗卷欣赏《投语谷上人》6、到了清代,许多人开始厌倦了楷、行书体程式化的沉闷局面,转而

向秦汉魏晋的碑刻中寻求新的营养来源。形成了一股大胆将石刻书法坚实奇纵特征引入行书的变革潮流。明末清初的傅山、何绍基、赵之谱、康有为等人,都是这一潮流中卓有建树的名家,他们的风格成就在当今的书坛上仍有显著影响。傅山行

书集古梅花诗思考:对比颜真卿行书草书作品,认识它们的区别。祭侄文稿多宝塔碑刻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