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教学设计3-人教版.docx,共(2)页,16.88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行书的源流与赏析第一课时——行书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行书名作的美感,并从中体会文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学生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豪感。3、过程与方法:通过赏
析,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学习先贤的传承与突破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认识天下三大行书的特点难点:通过赏析名作,体会行书的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前两节课的楷书的学习,总结楷书的特点。楷书:单纯、端正、规范分别播放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书写过程
视频引导学生就书写速度的快慢来感受这三种书体苏东坡: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导入课题:行书的源流与析赏——行书之美二、新授1、行书的产生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实质上它是楷
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2、行书的发展汉末(书简)——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王献之)——唐(颜真卿)——宋(苏轼)——元(赵孟頫)——明清3、赏析:王羲之《兰亭序》4、解读
行书的结构A、笔画的减省B、笔法的连带C、强化对比D、引入草书E、气脉贯通、笔意连绵5、行书的章法气脉贯通——A笔连意连B笔断意连字形对比开合对比正斜对比墨色、干湿对比6、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结合时代与内容谈谈作品的创作背景7、宋苏轼《寒食帖》结合苏轼的生平说说创作背景8、对比赏析与讨论根据对《
兰亭序》中行书的结构与章法的赏析,对比《祭侄文稿》和《寒食帖》分组就以下方面进行讨论:a、字形和结构的异同(如:笔意的连带、开合对比等)b、笔速、墨色c、作品所展现的情感色彩9、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