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三课 楷书源流与赏析》教学设计3-人教版.docx,共(3)页,21.21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8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工稳精到端严方正--楷书书写指导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美术课程《书法》模块的第七课《楷书书写指导》的内容。在教育部颁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都对书法模块的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要领,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
作品”。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对一种书体进行比较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可惜教材中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楷书只有一课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此我围绕着教材第七课《楷书书写指导》为主题,开发出了从笔画、结体到创作一系列的教学课,《楷书书写指
导----横平竖直与方块字》属楷书结体部分中的一课。2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的身心发育都接近成人,理解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学习热情普遍较高,学生对传统的毛笔书法既新鲜又兴趣。之前几节课他们已经系
统学习了楷书的基本笔画,有一定的基础,他们都希望早点学习并掌握楷书的结体规律,以提高临帖的水平。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楷书的横与竖、多横与多竖的讲解,使学生对笔画特征和字形的丰富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
、现场书写,展示书法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领悟和临写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与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楷书艺术所呈现出的独特美感,体验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横与多竖的基本写法;让学生知道汉字造型不是简单的“方块字”而是要“因字造型”。·难点:掌握多横与多竖变化与不平行原则。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欣赏法、演示法。·学法:描述法、评价法、体验法。·课堂教
学的组织形式:集体听课、分组讨论练习。6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书法专用教室·《书法》课本(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件·书法工具材料(笔墨纸砚、毛毡、笔架、镇纸、字帖)·教师书写的楷书作品和收集的楷书作品资料7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准备课本、字帖和文房四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观
看音乐MTV《中国娃》视频短片,看完短片活动问题:请找出其中与书法相关的歌词。关键词:“横平竖直”、“方块字”。请学生评论两个关键词的对于错,通过师生讨论和质疑引出课题。学生观看并发言,师生互动。通过查找歌词活动,增强学生对楷书的
认识和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热情。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讲解范字中横与横之间的关系。从横到竖,层层深入。质疑探究之1:小结:(1)方向不平行(2)角度有变化(3)长度不等长(4)弧度有俯仰
2、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讲解范字中竖与竖之间的关系。小结:(1)方向不平行(2)角度有变化(3)长度不等长(4)弧度有俯仰3、解读:“横平竖直”歌词当中“横平竖直”、的说法对吗?分析:“横平竖直”的来历对比楷书和黑体美术字
哪个更美?为什么?组织教学,进入状态课前在教室里展示相关书法作品。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课件调试小结:楷书中横和竖不宜写成绝对的“横平竖直”,这样容易写成美术字,缺乏艺术性。通常横要呈左低右高之势,这样才能在静态中透出动感;竖在字中间时才是垂直的,在左或右时一般呈倾斜状态。
字有多横或多竖时横与横、竖与竖之间需有长短、粗细与角度的变化。师生互动质疑探究之2“方块字”的来历分析字帖中不同类型范字的外形:大与小、长与短、偏与斜。分析范字,总结楷书的结字规律:因字造型。汉字的外形并
非都是方形的,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多边形。教师示范要点提示播放教师自制的书法示范教学视频,教师结合视频进行现场解说书写要点:1、范字中如何处理多横与多竖的关系;2、怎样根据字的结构设计范字外形。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临写练习:中学生字帖(欧体)第
2页的范字,教师下小组巡回指导。作业展示讲评提高教师讲评学生作业。巩固新知课后拓展课外读帖,巩固所学知识。课后反思:这是本人自己开发的一堂课,属于楷书结体规律章节中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笔画之后就要开始学习楷书结体的规律,该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楷书书
写时如何把握字的外形以及怎样处理多横与多竖的关系。怎么上好这堂课?如果平铺直叙地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可能不爱听,效果肯定不好。当我在构思如何把教学环节内容讲得形象生动点,怎样把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时,我突然想到了解晓东唱过的一首《中国娃》,里面就有“最爱写的字是先
生教的方块字”和“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两句,于是我就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听歌找歌词”的活动,以找歌词为切入口,比较巧妙地引出了“横平竖直”与“方块字”课题,也是两个已经深入人心的关键词,并以此在新课深入讲解环节,设计“质疑与探究
”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的探究与讨论,终于纠正了“横平竖直”与“方块字”的错误认识,为学生学习楷书的结体扫清了障碍。课后我问了学生,都反映这种教学形式他们比较乐意接受,通过探究、质疑经典歌词让他们更加印象深刻,所以他们这堂课对重复笔画的写法和字的外形设计,都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该课总体本人
还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