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7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6 页
  • 大小 16.124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5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课件1-统编人教版.ppt,共(56)页,16.12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6课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时空观念】掌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抗美援朝,1955年万

隆会议【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历史解释】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践,分析其历史意义。【家国情怀】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

的努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2)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部分)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内容: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③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0

年确定)◎“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2.标志:(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情境导入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

、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历史轶事】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1.你知道开国大典为什么在下午三时举行吗?2.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究竟是26架,还是17架?3.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设置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

3.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开国大典

阅兵现场1.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

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土改运动中解放区农民打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标语(2)过程: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

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3)影响:①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②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2.稳定物价:(1)原因:材料一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材料二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材料三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

: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品种数量黄金277万两白银1520万元美钞1537万元项目全国总产量平均每人占有量

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粮食1.1亿吨209公斤钢15万吨0.29公斤①国家财政困难。②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2)措施:①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②通过统一全国财

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3)结果: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②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3.抗美援朝:(1)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

发。②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朝鲜半岛及“三八线”地图◎美军在仁川港登录(1)背景:③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

安全。◎美国报刊登载的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美军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板门店签字仪式(3)影响: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

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内容意义“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

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

权,奠定了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2.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时间:1954年4月(2)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3)结果: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

决。(4)作用: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1953年12月,中印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2)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

印度、缅甸,同两国确认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4.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4月(2)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

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4)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改善新中国的建设环境、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③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④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⑤以“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亚非会议顺利举

行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⑤D.①④⑤D1.经济领域:(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①提出: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提出。②内容: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经济领域:(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

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一五计划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思考】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并阅读下列材料,想

一想“一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材料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

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

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3)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①概况: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②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天津盛锡福帽场实行公私合营2.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2)内容:①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思考】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意义?(2)内容: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思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内容:③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方针:1956年党的八大,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④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五大省级自治区示意图3.思想领域——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概括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

位予以充分肯定。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和精神财富。——摘自新华社《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开国大典1951西

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1950年中苏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0年-1955年,苏联提供了先后11次贷款,共近20亿美元。1950年-1959年,苏

联援建的成套项目达到304项。1949年-1959年,来华援建专家达8000多人,为我国培训干部和技术人员达7000多人。——沈志华《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1.苏联10.阿尔巴尼亚2.保

加利亚11.越南3.罗马尼亚12.印度4.匈牙利13.瑞典5.朝鲜14.丹麦6.捷克斯洛伐克15.缅甸7.波兰16.瑞士8.蒙古17.芬兰9.民主德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

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1955万隆会议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

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9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一五计划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

隆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成果图(1953--1957)1957一五计划完成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

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成果图(1953--1957)1957一五计划完成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过

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1957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河北邯郸农民入社入社农民检查农具私有公有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

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1957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私有公有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天津盛锡福帽厂1956三大改造完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

%0.7%6.9%71.8%1956年32.2%53.4%7.3%07.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知识海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

等17国建交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1957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1956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一部

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B应用探究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国大典1951西藏和平解放1950土地改革1952土地改革完成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4日内瓦会议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1957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1956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建国与经济恢复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

52底)(1953–1956底)政治:第一届人大五四宪法经济:过渡方案(总路线、一五计划)过渡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外交:和平共处、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