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10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80 页
  • 大小 21.626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8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统编人教版.ppt,共(80)页,21.62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等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知道洋务运动的相关事实及历史意义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太平天国运劢恩格斯给约・布洛赫的一封信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

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农民阶

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马克思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太平天国运劢背景除了鸦片战争这个大背景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自西洋以风火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既停其半,洋织盛而土布衰。”农村日益萧条,始以东南各省为著,后则深入内地。——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

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洪秀全在推动起义的爆发发挥了哪些作用?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

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浔州府志》广西山多田少,地皆硗确,物产甚稀,居民谋生无计,十室九空,冻馁难堪,盗心易动;林峦太密,盗迹易藏;得、梧二郡,界连东粤,伏莽尤多。——清廷自述《粤寇起事纪实》洪秀全为什么会采用宗教形式发

动农民起义?(洪秀全)所阅读的基督教经文令他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改朝换代作为一种现实目标所产生的巨

大吸引力,同宗教唤起的朦胧而又清晰的感召交融在一起。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他们天然地同情正义,又天然地相信天命。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

定的事业。——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的影响(创拜上帝教)阶级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加剧外国侵略激化自然灾害根本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地

主阶级的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民族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及时总结太平天国运劢进程上帝原来是老亲,水源木本急寻真;量宽异国皆同国

,心好天人亦世人。兽畜相残还不义,乡邻互杀断非仁;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洪秀全《原道醒世训》1)组织准备:2)理论准备:理论著作:理论来源:理论特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

理论表达出来。《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金田永安军事上:全盛北伐西征东征(天京突围)目的结果意义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大本营断绝清政府财源失败胜利胜利沉重打击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天京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在鄱阳湖被太平军打败的曾国藩欲投

水自尽“中宵念此,魂梦屡惊”太平天国的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2.转折:天京事变2)原因:A、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

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②杀③责①逼⑤疑⑥走杨韦石④杀洪1)概况: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

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夫古之叛逆,末路受制于臣下,篡夺者有之,缚献者有之,袭杀者有之,未闻跪而受杖仍尊为王者。——张德坚《贼情汇纂》补充:天京事变发生根源是什么?它能避免吗?根源: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分散性,狭隘性和落后性(农民是小生产者,长期自给自

足自然经济影响,各顾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理论,也不可能跳出封建主义的圈圈。天王府模型天京事变影响:1、直接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2、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3、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纲领文件治国方案①提出时间:1853年冬②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决土地问题。③内容:A、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按人口和

年龄分配土地。B、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原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④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不制度》内容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

争的思想结晶。——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进步性(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①提出: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②核心: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③内容:A、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B、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C、对外: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D、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资政新篇》内容评价:革命性:空想性:进步性:后期的纲领,中国人的迫切愿望;目的是进行反封建反侵略。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社会实践的经济、阶级基础。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课堂探究】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

新篇》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同点经济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缺乏群众基础相同点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

;都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课堂探究】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同点经济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础有广泛的群众

基础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缺乏群众基础相同点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都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全盛时期天京变乱天京陷落1851.1

1851.121853.318561856.91864.7最终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重建核心1853.3太平天国运劢失败的原因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战略上的失误;在两半

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失败教训: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①主观:②客观:局限性(如何认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①经济上:农民是分

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②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社会的方案。③思想上: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④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何评价太平天

国运劢?1853年马克思的评价: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1862年马克思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

的惊慌还要厉害……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孙中山: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

,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胡蝇: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钱穆: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毛泽东:在分配土

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郭廷以: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真是中国历史上

的浩劫惨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彰显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显示出多元评价,这是非常正常的。但作为历史学习者,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做出最基本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资政新篇》体现了近代化的要求,客观上激发了洋务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天朝天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与时代要求相悖,同时内乱给

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太平天国运劢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道光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总督:187

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专制统治大为削弱。

湘系为总督的如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刘长佑为直隶总督,左宗棠为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骆秉章为四川总督,毛鸿宾为两广总督,曾国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等。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19人之多。——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湘系如此,淮系亦然,

淮系出任总督巡抚的情况如下:李鸿章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张树声曾任江苏、贵州巡抚、两江总督、署理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刘秉章曾任四川总督;刘铭传曾任台湾、福建巡抚;潘鼎新曾任河南、广西、云南巡抚;丁日昌曾任江苏、福建

巡抚等。——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洋务运动。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

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19世纨60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

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洋务运动: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形势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目的:(1

)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2)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3.代表人物及口号: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

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师夷长技以求富”。12345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表企业名称人物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崇厚张之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a.没有彻底变革

封建制度(根本原因)b.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c.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d.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5.结果(2)破产原因:如何评价洋务运劢:同治中兴迓是回光迒照?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

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中国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但是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打个哈欠

,又睡着了。突破重难点:进步性: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

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局限性:受限于时代以及阶级的局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治标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注定失败!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

,此其体也。——1884年洋务派官员张树声《遗折》1.[知识拓展]正确区分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1)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2)洋务运动创办的是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概念阐释]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3)近代民族工业: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二.列强侵略的加剧:(一)边疆危机:危机表现中国的应对措施结果西北西南东南1

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新疆建省西北边疆度过危机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中法战争,1885,镇南关大捷《越南条款》,越南独立1885,台湾建省1879,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二.列强侵略的加剧:(二)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材料一“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笔信》亚洲中国满蒙朝鲜台湾日本世界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

野心蓄谋已久;1.背景:材料二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二.列强侵略的加剧:(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2)导火线:

朝鲜发生农民起义;(3)清政府:积贫积弱,腐败懦弱,不认真备战。(可乘之机)1.背景:二.列强侵略的加剧:(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①割地:②赔款:③开口岸:④设工厂:2.中法战争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直言:“在这笔

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突破重难点: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西方视角:英国《泰

晤士报》:日本的军功足以接受对胜利者的褒赏,我们今后必须得承认日本是东方一股充满活力的新势力,英国人对于这个彼此利害大体相同,而且早晚要密切接触的新兴岛国人民,不可怀有半点妒忌之心。法国《费加罗报》:与战胜清国相比,日本在欧洲取得的胜利更大。今后的日本可以独立不羁,随心所欲,而且

日本人可以随意掠夺敌国土地,并将其蚕食。简言之,日本可以与其他自觉有势力的国家一样采取同样的行动了。对于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欧洲各强国自不待言,即便是那些抱有空想之士,也毫无办法去横加干涉了。突破重难点: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日方

视角:《每日新闻》:日本实乃东洋之盟主也、先进也……通过此次征服清国,东洋大局已定。值此之际,苟有阻碍我国前进者,就应断然排斥之,唯有贯彻独自之本领,方能掌握东洋之霸权,以与欧洲列强争雄。《东京日日新闻》:朝鲜之北、台湾之南,无不可取,若

将清之中枢各部收归与我,扩大规模,遂大日本问题可得正当解决。《日本政治思想》:在战胜清国的同时,我们战胜了世界。世界知道了我们。因此,世界会敬重我们、畏惧我们。我们正在获得恰如其分的待遇。突破重难点: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方视角: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

中国观与中日关系》: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实现了“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满之地”“与西方文明共进退”,从法律上取得了对中国的优势地位,从“周边”国家一跃而为东亚的“大国”,开始构筑自身为核心的东亚秩序……从此,战争取

代了和平,东亚各国无时不面临来自日本的侵略威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

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突破重难点: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方视角:葛兆光:对于中国来说,189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直至这一年,中国才开始真正地被卷入了亚洲以及世界秩序里面去,也不得不向西转。中国跌

跌撞撞地半只脚走出传统,半只脚进入了现代,不能像过去一样可以关起门来称孤道寡,让周边臣服了。梁启超: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

,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突破重难点: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国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对日本: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对列强: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思考——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割赔开其他香港岛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割。二亿。开四口允设厂。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反映

了资本输出要求,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2.促进了中国民族的新觉

醒。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真发端。3.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宣告洋务运动破产。5.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二.列强侵略的加剧:(三)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履行对俄结盟义务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清政府二.列强侵略的加剧:(三)

瓜分中国的狂潮:2.瓜分中国的表现:(1)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经济上:资本输出。①争做中国的债主;②抢夺修筑铁路;③开采矿山;④建立工厂。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1

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

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洋务梦”?课堂小结——思维导图探索国家出路列强侵略加剧探索出路侵略加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劢地主阶级:洋务运劢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有学者指出

,太平天国革命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此时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阶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这一言论意在()A.点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B.强调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C.指出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D.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2、“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据此可知,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B课堂练习—

—巩固新知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

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A课堂练习——巩固

新知4、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

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5、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

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CD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