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课件4-统编人教版.ppt,共(17)页,5.71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名词解释: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
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1912年1916年1928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一、政治:(一)民主与独裁的斗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1912.03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12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4.05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5.0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袁世
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2)正式称帝: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年号“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率百官祭孔(1914.09)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护国战争(1)背景: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②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知识链接】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宋教仁案”的发生,对于国民党人来说犹如晴天
霹雳,孙中山也抛弃对袁世凯的幻想,力主武力讨袁。然而,即便在国民党内部,妥协的声浪也占据主流。袁世凯此时也在加速内部部署,他相继与英、法等五国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以扩充军备;又免去了反对贷款的李烈钧等人的职务。在
袁世凯步步紧逼下,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并通电讨袁。随后,江苏、安徽等地纷纷宣布独立。但这次革命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除在江西、南京等地进行了短时间的抵抗外,其他地方大多是因国民党内部自行瓦解而崩溃的。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二
次革命宣告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护国战争(2)进程: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
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护国战争形势图1.军阀割据的形成(1)概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派系代表支持国占据区域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闽、鲁、陕
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一、政治:(二)军阀割据混战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2.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
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美日矛盾的激化黎元洪段祺瑞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3.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复辟最终失败。◎张勋◎“辫子军”与北京警察在街头◎复辟时穿朝服的溥仪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4.护法运动(1)原因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3)结果:西
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动形势图(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3)影响: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
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一、政治:(二)对外关系:参加一战1、原因:(1)内部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2)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清华学校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2)表现与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
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以轻工业为主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三、社会习俗上:.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
清朝官场的称呼。◎清朝服饰集锦四、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原因2.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正月号◎《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独裁复辟,列强加紧侵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西方启蒙思想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直接原因:袁世凯尊孔复古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傅斯年、钱玄同指导思想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
自然科学法则活动阵地北大、《新青年》主要内容(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3、概况四、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4.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
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1924年11月,冯玉祥发
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
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文秀◎四、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