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8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215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ppt,共(22)页,4.21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世界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历史人物伟大英雄铸就光辉历史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期间,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斗争。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而得名。辛

亥革命的概念辛亥革命纪念碑——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一、辛亥革命的背景社会背景:1.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激化)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发展(根本原因)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

订后,人民逐渐认识到应当推翻清政府,统治危机凸现。(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3)直接目的:平定内乱、消除外患。(4)内容:课本历史纵横。(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一、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的准备活动1.组织准备(基础)——建立革命团

体和政党(1)1894年成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的准备活动2.思想准备(基础)——宣传思想理论(1)三民主义——思想理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核心前提保障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解决土地问题(社会革命)一、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的军事准备活动(军事基础)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

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喻培伦林觉民的《与妻书》……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广州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预备立宪(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

极推进立宪运动。(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立宪派三次的请愿第一次是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由江苏咨议局发起,要求一年之内召开国会。被清政府以“国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理由拒绝。第

二次是1910年4月至6月。专门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和“国会期成会”进行联络。并创办机关刊物《国民公报》进行宣传,被清政府以“财政困难、各地受灾、匪徒滋扰”为由拒绝。第三次是1910年7月至11月。成立“各省咨议局联合会”,通过“速

开国会”的提案。资政院成立,通过的第一个议案也是“速开国会”。清廷被迫宣布将召开国会的期限由九年缩短到五年,并立即着手组织内阁。▶《钦定宪法大纲》1.武昌首义——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

级革命党人(1)时间:(2)主力:(3)结果:(4)影响: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性质: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时间国号国都国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五色旗南京中华民国1912年1月

1日(1)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3.革命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2)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

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三权分立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内阁制人民主权性质及地

位: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4.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的原则(内容)及性质:怎样去评价革命成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

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辛亥革命的评价结束语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留给我们的仍旧是不尽的思考!今天当我们在民主的社会下学习和生活时,是否也该追忆那些为民主

、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呢?1.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四大成果):(1)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政治民主化)(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近代化)(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工业化)(4)移风易俗(风俗近代化)三、辛亥革

命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3.局限性(失败的地方):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根本: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变。合作探究:材料:1.革命家吴玉章回忆录中这样记载:“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

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问题:材料中反映出什么历史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史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

因:主观: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广东高考题)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16、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