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9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3.670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ppt,共(20)页,3.670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如漫画所示,近代中国的外交状况如何?为什么?屈辱、不平等中国的落后情境导入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康有为梁启超2.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马关

条约》(3)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知识海洋4.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除“旧”布“新”)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1898.6

.11——1898.9.213.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知识海洋5.结果:失败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戊戌六

君子”被杀。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戊戌六君子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知识海洋(1)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2)戊戌维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

僚体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时务报》强学会《国闻报》6.意义:知识海洋应用探究(1)客观: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②维新派

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材料一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

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

有所推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想一想戊戌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义和团运动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

下效,民冤不伸。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依据材料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知识海洋口号:扶清灭洋义和团

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知识海洋(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山东义和团民谣材料二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义和团揭帖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结合材料,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知识海洋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

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应鬼子都杀尽……”。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义和团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D.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

中国A应用探究学科网原创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灭洋”借口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八国联军(救助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知识海洋(1)天津—北京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2)大沽口—天津天津陷落。(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知识海洋(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八

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八国联军为炫耀武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八国联军侵华影响:知识海洋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D应用探究民族危机的加深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将北

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清政

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1.签订《辛丑条约》:(1)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2)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

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知识海洋2.条约的影响:(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知识海洋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

!”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A应用探究课堂小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