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8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4.688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ppt,共(21)页,4.68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周宗法制(血缘)与分封制(等级)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一、政治大动荡二、经济大发展三、思想大繁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五霸)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田

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大动荡)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华夏认同----民族交融华夏:农耕民族,讲礼乐

、服饰、重礼仪蛮夷:游牧部族(“披发左衽”)融入方式:1.内迁融入华夏(接受农耕、礼仪)2.被兼并融入华夏(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3.主动认同华夏(如楚国、吴、越)楚子(楚庄王)……,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二、经济发展

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表现:①农业:a.铁犁牛耕,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形成)b.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②工商业:分工、货币、中心城市、富商1.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2.商鞅变

法(公元前356)---各国变法推动社会制度变革(1)各国变法背景与目的背景:春秋战国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壮大战国兼并战争剧烈;目的:富国强兵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政

治(兵强)经济(国富)社会2、内容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各国变

法推动社会制度变革(1)各国变法背景与目的背景:春秋战国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壮大战国兼并战争剧烈;目的:富国强兵(2)内容:(3)意义:①特点:三最: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②国富兵强,为统一奠定基础③推动建立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

提取信息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回答:秦国变法的国君是谁?为什么要变法?材料中提到哪些变法措施?材料反映变法效果的是哪句话?是什么意思?三、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思想

大繁荣)1.春秋时期:孔子与老子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老子的思想观点是什么?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意义: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德”追

求目标——“礼”,维护周礼。创办私学,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文化传承:《六经》(所授仍是官学)言论记录:《论语》礼乐制度材料一: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材料二:礼乐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反映,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辩证思想(转化)政治观点: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著作:《老子》(《道德经》)老子:创立道家学派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各国争霸需要礼贤下士引起社会变革政治经济士阶层崛起文

化私学兴盛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春秋战国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名言: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中外

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板书设计第2课诸侯纷争(走向统一)与变法运动(制度变革)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大变革推动思想解放政治变动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儒道学派创立百家争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农业、工商业目的、措施、意义孔子、老子主张与贡献背景、表现、意义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