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8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8.459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共(4)页,18.45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内容主旨】明清社会的发展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助力,促成了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些许的新现象。然而零星、小众的新现象与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矛盾中交织,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之艰。【教学目标】大致知道明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基本史实;通过对诗歌、图表

、文献等多元史料的释读,初步掌握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经济、政治结构对社会转型的束缚与阻碍;在比较历史现象进而展开合理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对史学思想方法有所感悟。【重点难点】重点:明清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新的现象难点:如何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审视历史现象【教学设计】环节1:出示白居易《朱陈村》

、苏轼《鱼蛮子》、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设计意图:通过对诗词与教材前言的解读,教师示范对不同时期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的比较,学生初步了解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史学思想方法。过渡:农业生产的新现象与我们所认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相径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现象出现呢?环节2:出示陆耀《甘薯录》与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认识番薯、玉米等高产量作物对粮食产量提高的突出贡献,继而理解农业的进步与手工业发展的历史

联系。过渡:农业发展在满足人们粮食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劳动力的富余。经济作物尤其是棉、麻的大量种植,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这些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环节3:出示范成大《缫丝行》《明神宗实录》等文献资料,并设问“明清时期的手工业较之宋朝而言,在生产方式与规模上有了哪些

新的变化?”设计意图:利用不同时期史料的对比,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师生共释。体悟比较历史现象并进行合理历史解释的史学方法。过渡:雇佣劳动、开设工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不仅提高了手工业发展的水平,随之引发的纺织品的大量出口也带来了商业与贸易的新繁

荣。环节4:出示吴承明《市场·现代化·经济史论》图表与《乾隆震泽县志》。设计意图:通过对图表与地方县志的释读,了解明清商品经济活跃的新现象。过渡:高产作物与多种经营的农业新现象引发了手工业的新经营,而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新航路开辟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下掀起的

商业活跃的新现象,又会使人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新变化呢?环节5:出示张岱《自为墓志铭》与明清小说、戏剧著作图表等材料。设计意图:通过对墓志铭、文学艺术作品等材料的解读,了解明清社会文化的新成就与思想上的转变。过渡:文学戏剧作品中看似“大逆不道”的

内容其所反映的正是明清思想领域新倾向的滥觞。环节6:出示《朱子语类》《李氏文集》等史料,并设问“比较传统的程朱理学和明末的新思想,其中透露出明清思想怎样的新倾向?”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史料的对比,在教师示范的前提下进行模仿,了解明清思想

界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的新倾向。过渡:思想上的新倾向与经济上的新现象、文化上的新成就共同铸就了明至清中叶社会些许的新现象,而这样的现象之新在明清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环节7:出示《清圣祖实录》《江阴县志》等史料。设计意

图:通过对多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揭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压倒性优势下对商业的束缚。过渡:在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深受传统小农经济所困的同时,思想界的新倾向同样面对着类似的困局。环节8:出示《明神宗实录》《乾隆实录》等史料并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多方史料的讨论与解读,在模仿的基础上

进行迁移,在比较统治者对新思想与旧礼教不同态度的同时,感悟明清时期专制统治对新思想的压制。过渡:在明清时期零星、小众的新现象深受根深蒂固地传统统治的压制与阻碍时,欧亚大陆另一侧的欧洲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新现象。环节9:出示17、1

8世纪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设计意图:通过对中欧对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新现象的不同命运的解读,感悟中国转型之艰。【板书设计】现象之新传统之固转型之艰【教学策略】环节5中对传统程朱理学与明清新思想的比较。若学生能系统归纳出程朱理学与明清新思想间对于个性与专制的不同观点,则可在思想新

倾向的基础上对明清社会经济领域新现象进行总结并顺利进入环节6对于明清新现象发展前景的解读。若学生无法顺利、系统地归纳明清新思想相对于程朱理学的变化,则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材料中程朱理学的部分内容进行总结,继而在与明清新思想的对比过程中了解明清思想界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的新倾向。【

参考附录】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宋】苏轼《鱼蛮子》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唐】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蔓延极速,节

节有根,入地即结,每亩可得数千斛,胜种五谷几倍„„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而汲井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清】陆耀《甘薯录》番薯在清代不断得到推广,贫瘠的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增加,可以养活众多人口,就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黄福铭《明清时期

番薯引进中国研究》材料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宋】范成大《缫丝行》新安开化之间,居民田事稍闲,即以织席为业——【宋】《无锡县志》吴民生齿最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罢而织工散者数千人,此皆

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材料四:震泽镇„„元时村镇萧条居民数十家。明成化中至三四百家嘉靖间倍之而又过焉。迄今货物并聚居民且二三千家实邑西之藩屏也。——【清】《乾隆震泽县志》材料五: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

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明】张岱《自为墓志铭》材料六: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盛,则天理灭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见得是君臣之义处。为臣须敬,为子须孝„„物物各具此理„„

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宋】朱熹《朱子语类》人但率性而为„„人能自治„„条教禁约,皆不必用——【明】李贽《李氏文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明】黄宗羲《原君》材料七:机户不得逾百张„„零星机户,凡机户人口多者,便有织机三、四具,人口少者,

只有一二机。——【清】《长州县志》闻名全国的山西潞绸最盛时共有绸机一万三千余张,由于明王朝无休无止的打击搜刮,到明末只剩下两千余张。清顺治时,只剩三百余张。——韩大成《明清社会经济初探》农事实为立国之本„„国家要务,莫如贵粟

重农。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清】《清圣祖实录》大率商贾习俗,富则教子弟读书„„凡买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厘次之,典与铺又次之。——【清】《江阴县志》材料八: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

严拿治罪。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明】《明神宗实录》明季末造,笔墨妄议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清】《乾隆实录》盖子不可违父,臣不可违君,乃纲常之大义„„国家以经义取士,将使士子沉

潜四子五经之书,阐明义理,发其精蕴。——【清】乾隆《钦定四书文序》世之学者,以《四书》为先务,非朱子之传义弗敢道也„„百余年中,皆谨守绳墨,尺寸不逾。——【清】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