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共(2)页,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由此来变的社会新变化。教师试图通过两个主要的探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观点、分析原因、评判历史问题,再辅助以学习方
法的指导,从而达到落实新课标和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的。二、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学生已经学过了宋元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基本概况,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基础的时空观念、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高一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敢质疑,善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劣势:高一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知识有限,知识碎片化,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知识较少,甚至于对基础知识的
识记和重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差。三、教学目标在了解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对宋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行探究;分析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宋元社会的新变化;能够对宋代社会的新特点进行论述,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史料,透析宋元时期中华民
族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社会风貌,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感受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难点:1、探讨宋代人们生活状况。2、用史实论述宋元的时代风貌。五、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微课、ppt,学
案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沈括对唐朝《富贵曲》的评价,导入主题。【环节一北宋经济发展】一、农业(解决吃穿问题)由北宋人口的增长表引入到农业发展的两大表现:1、稻麦复种制的普及2、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棉花)二、手工业(解决“用”
的问题)1、制瓷业重点关注五大名窑和元青花(结合本校研学的相关内容)2、煤炭开采2运用苏轼的词作为史料,了解煤炭的使用情况出示北宋采煤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从图中了解当时的煤炭开采技术3、印刷业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宋代印刷的通俗读物,了解当
时的印刷技术。三、商业和城市出示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几张图片让学生概括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最后由老师按市场扩大、贸易量增加、城市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梳理探究问题一:综合本课所学,为什么
说宋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四、经济重心南移南北方人口数量的变化引出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解释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概念出示史料: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相分离,如何去解决呢?引出大运河出示两张大运河的图片,观察变
化?出示古代名人的分布图,得出文化重心南移这一影响。【环节二社会变化】教师先通过一些诗句对重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探究问题二:许多史学家用三个词来形容宋朝社会的变化,分别是繁荣富足,公正平等,宽松和谐,你能根据
书中67-68页和这节课的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吗?繁荣富足:经济发达,人民富庶,物质丰富公正平等:科举制改革,门第观念淡化,贱民阶层减少宽松和谐:人身束缚减少,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懈,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抑商政策松动小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
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