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共(18)页,38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案设计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第17课主题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
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3.列举19世纪60年代以后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
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过程与方法通过时空观念掌握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唯物史观认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太平
天国的革命纲领,“求强”“求富”的洋务新政,《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甲午中日战争后,瓜分中国的狂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边疆危机中,爱国
官兵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精神,台湾义军和黑旗军反割台的爱国主义情怀教材分析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纲领、影响及失败原因。2.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历史作用。3.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民族危机的主要表现及中国军民的抗争精神。难点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
局限性;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学情分析2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一、太平天国运动1.准备(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提出了“”的主张。(2)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团结了
许多穷苦农民。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动了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2)定都天京:_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3)军事全盛:太平军、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
到鼎盛。(4)天京变乱: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图谋不轨被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5)后期防御战:洪仁玕、、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1860年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①主张:提出了“,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②结果: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3③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的理想。(2
)《资政新篇》:提出新的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4.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影响: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引起政治和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洋务运动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国家的船坚炮利。(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①目的:“自强”“”。②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③
主张: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2.内容举措实施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官办)创办、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筹划海防建成了以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教育开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
才的学校43.评价(1)进步性: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的尝试。(2)局限性①失败的表现: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②失败的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是在封建制
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合作探究一】洋务运动目的和失败的原因史料一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①。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
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②。——《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李鸿章创办企业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史料二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③。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办有成效倏忽变
,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④。——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1)概况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南、东南边
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②俄国、英国、、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2)左宗棠收复新疆①背景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
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地区。②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③结果: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3)中法战争①背景:法国在年8月控制了越南后,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②
经过:1884年8月偷袭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法军败退。③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2.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6①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
陆。②日本通过壮大了国力。③1894年,朝鲜发生,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2)过程①丰岛战役:日本在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②平壤战役:清军在平壤大败。③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
舰同沉。但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占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覆灭。(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①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增开、重庆、、杭州为通商口岸。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4)影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的破产。(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①概况:从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为首
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②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7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合作探究二】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一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直言:“在这笔赔款
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
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
代史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通过该条约获得的赔款对日本最有利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
白银“”。2.瓜分中国的狂潮(1)划分: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2)强占: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法国租。(3)争夺路矿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和工矿利权。知识问
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8问题思考3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高分跨栏部分互动探究本课重点难点:一、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
代特色(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
教。(3)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4)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
意义。(5)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6)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
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9(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
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三、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
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4)此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
分,最后到“以华治华”。(5)战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开始;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
景太平天国走向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时期经济主张试图在维护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10群众基础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
性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运动无直接影响时代特点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
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默写过关当场检测【体系构建】11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的很多改革措施虽然具有空想性,但对广大的民众却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A.产品上缴圣库B.建立民主政治C.兴办教育D.
平均分配土地2.范文澜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义B.定
都天京C.天京变乱D.提出《资政新篇》3.“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
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革命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此时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阶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这一言论意在()A.点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B.强调太平天国
革命的影响C.指出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D.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5.“„„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据此可知,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
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26.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运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日本和美国只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B.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C.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D.列强保障中国
的关税收入7.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中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A.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B.《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
.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
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9.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某企业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
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该企业是()A.开平煤矿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10.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13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B.同心协力,精
益求精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D.改革政治,融入世界11.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
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洲贵族统治的瓦
解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12.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
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13.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
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A.《南京条约》后五口通商B.《马关条约》的签订C.《天津条约》的签订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二、非选择题14.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14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当中
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
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咸丰庚申中英之战”指的是什么?该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3)据材料二,概
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4)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15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15.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运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
代化)这辆列车。——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二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
。„„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两个)(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
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16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洋务运动目的和失败的原因(1)目的:挽救危机,追求富强。性质:
近代企业。意义: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
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自身经济管理腐败。【合作探究二】参考答案甲午中日战争(1)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2)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17【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故D项正确。2.【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及的“特性”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京变乱的根
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答案】C。【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土地,产品归圣库。这削弱了经济竞争,降低了家庭生产的差距,故C项正确。4.【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揭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实质,但
又提及农民已经和古代农民有不同,除农民外还有其他阶层,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并非完全意义的农民起义,故D项正确。5.【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自强求富、抵御外侮,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派兴办企
业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外贸易交往,也不是发展官督商办企业,更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选B。6.【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甲午中日战争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对市场的需求扩大,题干中日本提出在华设厂、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均是在这一背景下,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正确。7.【答案】B。【解析】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
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8.【答案】A。【解析】材料“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9.【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
料“中国工匠独立制造”“‘平远’号铁甲舰”可知是由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故选B项。A、D两项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C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等信息可知其思想主张为
开展洋务,富国强兵。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作者表明地方政权由满人占据重要位置到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中央政府不能控制。这表明满洲政权的开始瓦解,故C项正确。但不能因此表明政府的权力转移到汉人手里,排除D项。太平天国既不帮清
政府,也不帮汉族地主,相反都是斗争的对象,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排除B项。18题目材料无法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排除A项。12.【答案】D。【解析】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故D项正确。
13.【答案】B。【解析】“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说明台湾的处境跟日本和李鸿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B项正确;A、D两项均与日本无关,C项与台湾无关,故排除A
、C、D三项。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1)问,“界碑”是指中国的社会性质在发生变化,“胜利”是指不同社会制度或文明的对抗结果。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的史实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和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结合所学有关甲午战争的知识说明。答案
:(1)“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抗。(3)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4)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
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15.答案(1)奕忻、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2)题目:洋务运动意义重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
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