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9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519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共(6)页,2.51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6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

命的概况。【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评价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时

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

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的抗争、国民大革命蕴含了反抗外来侵

略,反对封建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1.重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背景与影响2.难点: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抗争、国民大革命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

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2【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巴黎和会;右图是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在天安门的游行示威。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何关系?除了五四运动之外,中国共产党是

如何诞生的?中国革命又有哪些新发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讲授新课】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何爆发?有何经过与意义?自主学习(1)背景:1919年巴黎

召开“和平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国人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2)经过:①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喊“还我青岛”“取消二十

一款”等口号,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运动迅速推向全国。②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图片情境3视频情境播放视频——五四运动。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自主学习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广泛传播,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中心。在《新青年》上,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1920年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图片情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背景如何?它是如何成立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自主学习1、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3)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

并推动。(4)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共商建党事宜。(5)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2、过程:(1)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进行

。(2)一大内容:大会纲领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合作探究中共“一大”“二大”的奋斗目标比较:4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修改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自主学习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

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它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

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指导思想,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中国革命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正式形成的?自主学习(1)背景: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看到一个事实: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国

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2)形成:1924年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图片情境5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

容,指出国民革命是如何兴起的?有何成果?最终结果如何?自主学习(1)兴起和成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

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1926年,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播放视频——北伐战争。自主学习(2)失败: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

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合作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2)主观原因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6命的领导权。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

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课堂小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