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70.278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统编人教版.docx,共(9)页,170.27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6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若2C(s)+O2(g)=2CO(g)△H=−

221.0kJ/mol,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D.已知H2(g)

+F2(g)=2HF(g);△H=-270kJ/mol,则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和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碱性锌锰干电池的

负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OH)2+2OH−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C.NaHS水解反应方程式:HS−+H2OH3O++

S2−D.过量的SO2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反应方程式:ClO−+SO2+H2O=HClO+HSO3−3.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2B3C。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t/min-1c/molLc(A)c(B)c(C)01.01.2020.

640.76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4min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B.当v(B):v(C)=3:2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当该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反应不再进行,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D.达平衡状态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0.9mol/L4.在一个绝热容

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23Ng+3Hg2NHgH<0剂温压催化高高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容器中2H的浓度保持不变C.断裂1molNN键的同时断裂3molH-H键D.2N和2H

的质量比14:35.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4Al(s)+3O2(g)=2Al2O3(s)ΔH1;4Al(s)+2O3(g)=2Al2O3(s)ΔH2;3O2(g)=2O3(g)ΔH3。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C.ΔH2-ΔH1=ΔH3D.ΔH2+ΔH1+ΔH3=06.实验发现,298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还原成Fe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

中正确的是()。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Zn-2e-=Zn2+B.左边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生成D.该电池总反应:3Zn+2Fe3+=2Fe+3Zn2+7.钠离子二次电池工作

时的总反应式为:1x2x2NaMnONaCCNaMnO,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是Na-C复合材料B.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负载流到负极,再经电解质流回正极C.电解质可以是含Na+的导电有机聚

合物或能传导Na+的固体钠盐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1X2NaMnOxexNaNaMnO8.对于反应:X(g)+Y(g)⇌2Z(g)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9.一定量的稀H2SO4与过量铁粉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向稀H2SO4溶液中加入()A.CuSO4固体B.Na

OH固体C.CH3COONa固体D.NH4C1固体10.4NH3+5O2垐?噲?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5v(NH3)=6v(O2)B.5v(O2)=6v(H2O)C.2v

(NH3)=2v(H2O)D.4v(O2)=5v(NO)1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2B(g)3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B,同时消耗3nmolCB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B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12.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哈伯法合成氨需要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下,用铁作催化剂,且氨的产率为10%~15%。2005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的

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Cl2的铁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出氨,反应可表示为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均相同B.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

,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C.新法合成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D.新法合成与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极具发展愿景13.化学反应A(g)+3B(g)2C(g)+2D(g),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是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

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A.v(A)=0.20mol·(L·min)-1B.v(B)=0.45mol·(L·s)-1C.v(C)=0.30mol·(L·min)-1D.v(D)=0.35mol·(L·min)-1二、实验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一定量的NaHSO3溶液(加入少量淀粉)中加入稍过量的KIO3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下。编号0.01mol/LNaHSO3溶液

/mL0.01mol/LKIO3溶液/mLH2O/mL反应温度/°C溶液变蓝所用时间t/s①6.010.04.015t1②6.014.0015t2③6.0ab25t3(1)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t1_________t2

(填“>”、“=”或“<”);实验①③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a=_________,b=_________。(2)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超过50°C后溶

液不会再变蓝)。a、b、c、d四点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填选项)A.a点B.b点C.c点D.d点15.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

0.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

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丙组同学取1

0mL0.1mol·L-1KI溶液,加入6mL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

_________反应。(填可逆不可逆)。(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三、推断题16.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

1000mL,其溶液A、B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稀释前起始浓度大小关系:c(A)_____c(B)(填“>”、“<”、“=”)(2)稀释前向两溶液中分别投入足量锌,开始放H2的速率A

_______B,最终得H2体积A______B。(填“<”“>”“=”)(3)若使稀释后所得两溶液的pH重新相等,加水量_____________多。17.下图表示有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是由G和某淡黄色固体组成的混合物,I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反应①在化工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

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去)。(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F_______。(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我国首创的由G、空气和海水组成的电池,在航海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其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该电池最大的优点是只需补充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材料就可接着使用。(4)向M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A中的淡黄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25℃时,pH均为5的盐酸和M的水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_______。18.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Y位于不同周期,X与W位于同一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N(Y):N(Q)=3:4;Z的原子序数等于Y、W、Q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QX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2)一种名为“PowerTrekk”的新型充电器是以化合物W2Q和X2Z为原料设计的,这两种化合物相

遇会反应生成W2QZ3和气体X2,利用气体X2组成原电池提供能量。①写出W2Q和X2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②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向两极分别通入气体X2和Z2可形成原电池,其中通入气体X2的一极是_______(填“正极

”或“负极”)。③若外电路有3mol电子转移,则理论上需要W2Q的质量为_________。四、计算题19.工业上已经实现CO2与H2反应合成甲醇。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密闭容器的容积是___。(2)达到未平衡状态的时刻是___min(填“3”或“10”)。(3)在前3min内,用H2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H2)=___mol/(

L·min)。(4)10min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__。(5)达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6)已知:①CO(g)+2H2(g)=CH3OH(g)△H=-90.1kJ/mol,②CO(g)+H2O(g)=CO2(g)+H2(g)△H=-41

.1kJ/mol,则CO2与H2反应合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__,反应在10min内所放出的热量为__。20.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金刚石、s)+O2(g)=CO2(g)△H=-395.41kJ/mol,C(石墨、s)+O2

(g)=CO2(g)△H=-393.51kJ/mol,则金刚石转化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由此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为:______。参考答案1.A2.B3.D4.B5.A6.B7.D8.D9.A10.D11.D12.D13.C14.浓度〉10.04.0D15.防止氯

化亚铁被氧化2Fe2++Cl2=2Fe3++2Cl-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Fe2+可逆反应生成的Fe3+催化了H2O2的分解16.<=<B17.H2Al2O32A1+2OH-+2H2O=2AlO2-+3H2↑O2+2H2O+4e-=4OH-

负极4AlCl3+6Na2O2+6H2O=4Al〔OH〕3↓+12NaCl+3O2↑1∶10418.第二周期第ⅢA族22232NaSi+3HO=NaSiO+3H负极37g19.2L30.225mol/(L·min)5830%CO2(g)+3H2(g)

=CH3OH(g)+H2O(g)△H=-49kJ/mol98kJ20.C(金刚石,s)=C(石墨,s)△H=-1.9kJ/mol石墨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