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湘教版.doc,共(6)页,1.08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3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读山区道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回答1~2题。abcd1.能够体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演变过程的是()A.a→b→cB.b→c→dC.a→d→cD.c→d→b2.下列叙
述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①放虎归山,与狼共舞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围湖围到湖中央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C2.A[第1题,从原始的山间村落到毁林依山而建的别墅,再到绿
化荒山,与山融合在一起,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第2题,放虎归山,与狼共舞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3~4题。3.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B.发展经济的
同时注重对环境的合理保护2C.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积累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4.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是()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B4.C[第3
题,该岛屿各种基地的建设是为了发展经济,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是为了保护环境,说明了该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第4题,据图可知,在湖区周围并没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而是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等高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但该发展模式并没有表现出这个做法。]读世界稀土产量变化图,回答5~6题。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下降至目前的30%,
其主要原因是()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6.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60年前美国产量高于其他地区B.中国稀土产量一直上升C.M年份美国稀土产量最高D.M年份后,美国消费量持
续递减5.C6.C[第5题,由于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我国稀土的保有3储量大幅减少。第6题,1960年前,美国稀土产量低于其他国家;中国稀土产量呈现的是有升有降总体上升趋势;图中体现不出消费量情况,故判断不出M年份后美国消费量持续递减。]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
,回答7~8题。7.该地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8.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7.C
8.A[第7题,根据图中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只有东北地区符合。第8题,根据图中P作物有固氮作用,分析P作物是大豆,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大豆加工成豆制品Q,进入市场,获得
资金,渣作为饲料。所以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大豆和豆制品加工。]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黄河三角洲芦苇型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湿地之一。山东省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某纸业有限公司利用沿海滩涂,种植了大量芦苇,用造纸废水灌溉,昔日的荒碱地
变成了如今的芦苇荡,吸引了天鹅等大量鸟类前来栖息。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造就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旅游景点,造就了一个工业原料基地。下图为该地的“生产模式图”。4(1)该纸业有限公司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2)与传统模式相比,该企业的生产模式有哪些优点?
(从资源、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解析]该企业种植芦苇并利用芦苇做原料发展造纸工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减少了污染。[答案](1)原料(2)资源方面:人工湿地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料;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紧张
状况;为当地提供旅游资源。环境方面: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水污染),美化环境。经济效益方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级过关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题。10.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利用沼渣及动物粪便等有机堆肥作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农产品具有绿色优质的特点,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读图,完成11~12题。5全球不同程度退化土地的分布情况11.有关全球各地土地退化
的分析,正确的是()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为主B.非洲土地退化严重主要跟沙尘暴频发相关C.欧洲降水丰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D.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超过北美洲12.目前在我国农牧过渡地区,防
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对策为()A.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B.禁樵禁牧,保护基本农田C.合理利用土地,退耕还草D.有机质还田,提高土壤肥力11.D12.C[第11题,亚洲土地退化主要以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主;非洲土地退化也是以人为破坏植被为主要原因;欧洲水土流失远没有亚洲等地严重;南
美洲和北美洲土地退化面积相当,但北美洲面积远大于南美洲,所以南美洲严重土地退化面积比重超过北美洲。第12题,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不是主要措施;农牧过渡地区土地退化主要是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因此合理利用土地是主要措施之一,在部分
地区实行退耕还草,有利于生态的恢复;禁樵禁牧不利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应该适度放牧,防止乱砍滥伐;有机质还田有利于防止土地退化,但不是农牧过渡地区的主要措施。]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6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
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材料三柴达木盆地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1)读柴达木盆地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乙________。②示意图中符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2)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解析]第(1)题,甲和乙工业部门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可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及教材内容回答。第(2)题,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
区特点来合理安排。[答案](1)①电力工业建材工业②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2)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