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9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37.5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统编人教版.doc,共(6)页,53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3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城镇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A.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数量上升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C.城镇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D.城镇密度加大,城镇人口规模扩大【解析】选A。城镇化的表现有: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中。2.下表为某地区城镇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是()年份项目1950年1980年甲城镇数目(个)13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76500丙城镇人口(万人)1265丁城镇人口比重(%)2.738.6A.甲B.乙C.

丙D.丁【解析】选D。城镇人口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读甲、乙两图,完成3、4题。3.图甲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A.城镇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镇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4.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阶段()A.ⅠB.Ⅰ和ⅡC.Ⅱ后期和ⅢD.只有Ⅲ【解析】3选D,4选C。第3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逆城镇化表现为中心城区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就是城区环境质量下降

,人们对城区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加上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4题,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区人口向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

处在后期阶段,即Ⅱ后期和Ⅲ。读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5、6题。5.尽管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

——c阶段6.推动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镇的地理位置优势【解析】5选C,6选B。第5题,a、b、c分别代表城镇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英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处于a或b阶段。第6题,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019·江阴高一检测)如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镇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7、8题。7.据图可推断()A.目前北美

洲平均城镇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镇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C.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镇化现象8.城镇化可能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

出现【解析】7选A,8选D。第7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镇化速度最慢;亚洲城镇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镇化速度较慢;非洲地区城镇化起步晚,水平

低,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第8题,城镇化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城镇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镇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镇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

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2019·福州高一检测)下图为1986~2015年我国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9.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产业布局B.交通

拥堵C.居民素质D.生活水平10.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趋势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是()A.大气质量改善B.河道水质净化C.空间结构优化D.地域范围扩大【解析】9选B,10选A。第9题,从图中看近

年来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为公共交通比重上升,小汽车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主导因素是交通拥堵;产业布局和居民素质对人们出行方式影响较小;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比重增加。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近年来小汽车比重下降,汽车尾气排

放量减少,城市大气质量得到改善;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对河道水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地域范围影响不大。【新思维·新考向】11.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年份1950年1970年1990年2025年发达国家50%66.6%72

.6%80%发展中国家17.0%25.4%33.6%57%(1)图甲中虚线代表国家,实线代表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什么?(2)图乙说明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表格说

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可确定图中两条曲线各自代表的国家类型,进而确定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第(2)题,从图乙可看出,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第(3)题,从起步时

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进程等方面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特点。答案:(1)发展中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2)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目前城镇化速度较慢,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目前城镇化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